[实用新型]一种压缩机离合器消声吸盘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7466.4 | 申请日: | 2014-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6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吴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27/14 | 分类号: | F16D27/14;F16F15/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张应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缩机 离合器 消声 吸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离合器领域,指压缩机离合器领域的消声吸盘。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顾客对车载空调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看,噪音问题已经成为顾客关注的重点方向,其中,空调压缩机吸合瞬间由于离合器的冲击力原因,为产生很大的金属碰撞声,严重时顾客还会感受到离合器吸合带来的抖动问题,而这种情况,在定排量压缩机上的问题更为突出。
现有车型为解决此类问题通常会在发舱隔音上面付出很多努力,如果车辆有足够多的成本空间的话,则会采用变排量压缩机,来避免定排量压缩机的频繁吸合带来的噪音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整车舒适性,降低压缩机尤其是定排量压缩机吸合时的噪音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压缩机离合器消声吸盘,包括有吸盘、动盘和至少三个橡胶垫块;所述橡胶垫块设置于吸盘或动盘上;所述每个橡胶垫块的中心位于与吸盘或动盘的中心同心圆的圆周上,并且橡胶垫块均匀分布。
所述橡胶垫块为圆形结构。
所述吸盘或动盘上用于设置橡胶垫块处设置有与橡胶垫块形状相配合的凹坑;所述凹坑的深度小于橡胶垫块的厚度。
所述橡胶垫块的厚度为高于吸盘或动盘表面不超过5mm。
所述橡胶垫块的直径为不超过16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降低离合器吸合时的噪音分贝。
2、缓解压缩机离合器吸合时的冲击力,提升整车舒适性。
3、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性价比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离合器消声吸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在基于现有的压缩机离合器的基础上,对离合器进行局部修改,以达到在尽可能不更改原有设计的情况下降低压缩机离合器吸合噪音量的目的,同时能够有效缓冲由于压缩机离合器吸合所带来的冲击力的问题。
因此,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不对压缩机的离合器结构进行描述,在本申请中有所涉及的离合器部件仅为吸盘和动盘,在此处的吸盘是指与电磁铁连接产生电磁吸附力的圆盘或近似圆盘形结构;此处的动盘是与压缩机的传动轴连接,用于在吸盘产生电磁吸力后,通过轴向移动后与吸盘吸合的盘形结构。
压缩机离合器消声吸盘,包括有吸盘1、动盘(在附图中未示出)和至少三个圆形结构的橡胶垫块2;所述橡胶垫块设置于吸盘或动盘上;所述每个橡胶垫块的中心位于与吸盘或动盘的中心同心圆的圆周上,并且橡胶垫块均匀分布。
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橡胶垫块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加,但是在少于三个的情况下,会导致吸盘和动盘在吸合后的轴向倾斜,增加对传动轴的磨损。
所述吸盘或动盘上用于设置橡胶垫块处设置有与橡胶垫块形状相配合的凹坑;所述凹坑的深度小于橡胶垫块的厚度。
所述橡胶垫块的厚度为高于吸盘或动盘表面不超过5mm,也就是说,当吸盘或动盘的表面没有凹坑时,橡胶垫块的厚度以不超过5mm为优先考虑;若在吸盘或动盘的表面设置有凹坑时,橡胶垫的厚度就会大于5mm,是以露出吸盘或动盘表面的部分厚度不超过5mm。在本实施中,所述橡胶垫块的直径为不超过16mm。
橡胶垫块与吸盘或动盘是通过硫化、粘贴等方式固定于一起,以保证牢固。
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橡胶垫片能够缓冲冲击力的原理,在现压缩机离合器上增添大面积橡胶垫块,可有效降低压缩机离合器吸合时的噪音量,并可以缓冲压缩机离合器吸合时由于撞击导致的振动问题。
由于采用橡胶垫片之后,对压缩机离合器的吸合压力有新的要求,使用时,为保证本消音吸盘的可靠性及耐久性满足寿命要求,该消音吸盘在满足自身功能情况下,对吸合电压要求最小为9V。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74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晕车药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DRAM双芯片堆叠封装结构和封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