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造汽车天窗挡风条的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5543.2 | 申请日: | 2014-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59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金成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金晟模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33;B29C45/27;B29C45/40;B29C4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611 浙江省宁波市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造 汽车 天窗 挡风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造汽车天窗挡风条的模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机动车已是人们越来越普及的带步及运送货物的工具,因此,如何完善和提主高机动车的性能及舒适性是众多机动车科研人员的课题。其中设置在轿车或客车顶盖部的天窗就是完善和提主高机动车性能的具体体现。传统的汽车天窗其主要结构包括:框架总成,电机总成,输出软轴总成,玻璃总成,遮阳板总成;其中的玻璃总成主要结构为:天窗玻璃及玻璃包边,在天窗玻璃板的周边侧下位置的包边处设置一冲压加强支承板,其缺点是结构复杂、加工工艺繁琐,由于加强支承板裸露在外,防腐性能差,使用寿命短,而且还影响美观,而且上述一般为双组分材料,均采用嵌件式生产,没有放在直角注射机上生产,要实现直角注射机上生产必须对现有的模具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制造汽车天窗挡风条的模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制造汽车天窗挡风条的模具,包括第一后模芯、设置在第一后模芯两侧的封胶装置,在第一后模芯前端设置第二后模芯,在第一后模芯下端设置内部抽芯装置。
进一步的,封胶装置包括封胶芯子固定座,设置在封胶芯子固定座上的封胶芯子导向块,所述封胶芯子导向块后端设置有油缸,在所述封胶芯子导向块前端设置有封胶芯子。
进一步的,所述内部抽芯装置包括内部抽芯,设置在内部抽芯下端的内部抽芯动作油缸和内部抽芯锁紧块,所述内部抽芯锁紧块处设置内部抽芯锁紧块驱动油缸,所述内部抽芯动作油缸用于顶起内部抽芯,所述内部抽芯锁紧块驱动油缸用于推动所述内部抽芯锁紧块移动从而顶起内部抽芯。
进一步的,还包括锁紧块垫片,所述锁紧块垫片设置在内部抽芯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合模时,利用上述的模具,通过硬胶热道和软胶热道将硬胶和软胶分别进行注射,等脱模的时候,利用利用内部抽芯动作油缸和内部抽芯锁紧块驱动油缸将内部抽芯进行顶起操作,从而实现脱模,然后利用封胶装置对进行封胶操作,该模具能实现双色成型且保证产品的质量,有益于加快生产减少产品生产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封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合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4所示,产品包括硬胶结构17和软胶结构16衔接组成,制作该产品的模具如图1~图2所示,一种制造汽车天窗挡风条的模具,包括第一后模芯6、设置在第一后模芯6两侧的封胶装置1,在第一后模芯6前端设置第二后模芯8,在第一后模芯6下端设置内部抽芯装置。封胶装置1包括封胶芯子固定座4,设置在封胶芯子固定座4上的封胶芯子导向块3,所述封胶芯子导向块3后端设置有油缸5,在所述封胶芯子导向块3前端设置有封胶芯子2。所述内部抽芯装置包括内部抽芯9,设置在内部抽芯9下端的内部抽芯动作油缸10和内部抽芯锁紧块11,所述内部抽芯锁紧块11处设置内部抽芯锁紧块驱动油缸12,所述内部抽芯动作油缸10用于顶起内部抽芯9,所述内部抽芯锁紧块驱动油缸12用于推动所述内部抽芯锁紧块11移动从而顶起内部抽芯9。优选的,所述内部抽芯装置还包括锁紧块垫片13,所述锁紧块垫片13设置在内部抽芯9下端。如图3所示,为模具合模时的结构图,硬胶通过硬胶热道15进行注射,软胶通过软胶通道14进行注射,等脱模的时候,利用利用内部抽芯动作油缸10和内部抽芯锁紧块驱动油缸12将内部抽芯9进行顶起操作,从而实现脱模,然后利用封胶装置1对进行封胶操作,该模具能实现双色成型且保证产品的质量,有益于加快生产减少产品生产周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金晟模塑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金晟模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55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装置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