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几字型开口冷弯型钢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5446.3 | 申请日: | 2014-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46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赵勇;周绪昌;庞应国;李俊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安科诺型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07 | 分类号: | E04C3/07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37207 | 代理人: | 姚德昌 |
地址: | 271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字型 开口 型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弯型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几字型开口冷弯型钢。
背景技术
目前,钢结构作为温室的骨架使用的是钢管,这中间有普通钢管成型后表面涂漆的,也有完全使用热镀锌钢管的,而钢管设计的目的在输送流体方面是最佳的,但不是建造温室方面最佳的专用材料,是人们为了建造温室尚无专型材的情况下找到的一种可用的代用品。现有的温室结构体系中,主要使用的型材还是以热轧的C型钢、方钢管、圆钢管为主,结构单一,承载能力小,浪费原料,增加了大棚支架的自身重量,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载能力大、性能稳定的新型几字型开口冷弯型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几字型开口冷弯型钢,为钢板冷弯形成的开口型钢,开口型钢的截面呈几字形结构,处于中间的边Ⅰ两端对称向下折有边Ⅱ和边Ⅲ,边Ⅱ和边Ⅲ的另一端向外折弯,外折弯部分的末端形成向上的卷边。
进一步的,外折弯部分为平折弯,外折弯部分的末端形成向上的直线卷边,直线卷边与边Ⅱ和边Ⅲ平行。
进一步的,外折弯部分为弧形结构,外折弯部分的末端形成向上的弧形卷边。
进一步的,开口型钢的高度H为40-200mm ,卷边高度h为10-150 mm,截面宽度B为15-2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开口型钢的截面呈几字形结构,处于中间的边Ⅰ两端对称向下折有边Ⅱ和边Ⅲ,边Ⅱ和边Ⅲ的另一端向外折弯,外折弯部分的末端形成向上的卷边,结构新颖,承载能力大,性能稳定,屈服强度≥235Mpa。应用于温室大棚中,优于传统钢材的寿命和强度,同等承载能力下单栋温室使用钢材使用量是传统钢材的一半左右,即简化了整个温室大棚连接结构,又可大大降低温室大棚支架的自身重量。本实用新型主要适用于蔬菜、花卉等温室大棚等应用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为钢板冷弯形成的开口型钢,开口型钢的截面呈几字形结构,处于中间的边Ⅰ1两端对称向下垂直折有边Ⅱ2和边Ⅲ3,边Ⅱ2和边Ⅲ3的另一端向外折弯,外折弯部分5的末端形成向上的卷边4。外折弯部分5为平折弯,外折弯部分的末端形成向上的直线卷边4,直线卷边4与边Ⅱ2和边Ⅲ3平行。开口型钢的高度H为40-200mm ,卷边高度h为10-150 mm,截面宽度B为15-200mm,中间的边Ⅰ宽度b为10-100mm,屈服强度≥235Mpa。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外折弯部分5为弧形结构,外折弯部分5的末端形成向上的弧形卷边4。
实施例1:
外折弯部分5为平折弯,外折弯部分5的末端形成向上的直线卷边4,直线卷边4与边Ⅱ2和边Ⅲ3平行,如图1所示,开口型钢的高度H为104mm,卷边高度h为22mm,截面宽度B为118mm,中间的边Ⅰ宽度b为54mm,壁厚t为4mm,屈服强度345Mpa。
实施例2:
外折弯部分5为弧形结构,外折弯部分5的末端形成向上的弧形卷边4,如图2所示,开口型钢的高度H为60mm,卷边高度h为15mm,截面宽度B为80mm,冷中间的边Ⅰ宽度b为40mm,壁厚t为5mm,屈服强度355Mpa。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承载能力大,性能稳定,应用于温室大棚中时:1、大大提高温室的性能,填补温室大棚应用冷弯型钢产品的空白;2、结构自重轻,大大减少温室骨架的用钢量;3、将冷弯型钢设计成特定的几字型材可使膜上结露水流入两侧弯起部分后顺骨架流出,突出变现为原温室内顺骨架形成的“滴线”没有了,很好的解决了温室结露水滴问题,能够很好的满足温室使用功能;4、节能、节地、环保,钢材可以回收利用,施工过程中噪声小、粉尘少、建筑垃圾少,环境污染少;5、温室建造时间快,可工厂制作,现场拼装,受气候影响小,施工速度快,质量易保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安科诺型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泰安科诺型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54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