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氧铜自捞渣精炼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74900.3 | 申请日: | 2014-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39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瑞沃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B15/14 | 分类号: | C22B15/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3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氧铜 精炼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及铜合金精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氧铜自捞渣精炼炉。
背景技术
铜火法精炼是在熔融高温条件下,除去矿产粗铜和再生铜中的硫、铁、铅、锌、砷、锡、锑、镍和氧等杂质,产出火法精铜的过程。熔炼铜的过程中,氧含量是重要的指标。无氧铜无清脆现象,导电率高,加工性能和焊接性能、耐腐蚀性能和低温性能均好。目前,生产无氧铜的方法是在熔炼炉中液态铜上覆盖木炭和石墨鳞片达到除氧和避免空气中氧进入液态铜的方法,但这种方法所铸造的铜其含氧量很难达到10ppm以下。而且精炼所产生的杂质浮渣一般采用人工用捞渣盘从精炼炉中捞出,这不仅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使工人暴露在恶劣环境下工作,对身体有一定危害,同时存在捞渣效率低、捞渣不彻底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氧铜自捞渣精炼炉,该精炼炉不仅可以熔炼出含氧量低于10ppm的无氧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氧铜自捞渣精炼炉,包括铜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铜锅上设有一进气管,进气管上装有单向阀,进气管伸入铜锅内的末端连接有气体分布器,气体分布器的直径大于进气管的管道直径,气体分布器上开有出气孔;在铜锅的边缘上部设有自动捞渣装置,所述自动捞渣装置包括发电机、与发电机相连的减速机、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皮带、底座、底座上的托举座、传动筒、刮料板、输料槽,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通过皮带与减速机相连,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轴相连,在第一传动轴及第二传动轴的下部均设有托举座,在第二传动轴的端部设有传动筒,在传动筒的周向表面沿筒轴线方向设有刮料板,传动筒的下方设有输料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精炼后的铜含氧量不高于10ppm,且进气管不易堵塞,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且有效解决了人工捞渣存在的不足,提高了捞渣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无氧铜自捞渣精炼炉,包括铜锅1,其特征在于:所述铜锅1上设有一进气管2,进气管2上装有单向阀3,进气管2伸入铜锅1内的末端连接有气体分布器4,气体分布器4的直径大于进气管2的管道直径,气体分布器4上开有出气孔;在铜锅1的边缘上部设有自动捞渣装置,所述自动捞渣装置包括发电机5、与发电机5相连的减速机、第一传动轴6、第二传动轴7、皮带、底座、底座上的托举座8、传动筒9、刮料板10、输料槽11,所述第一传动轴6的一端通过皮带与减速机相连,第一传动轴6的另一端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轴7相连,在第一传动轴6及第二传动轴7的下部均设有托举座8,在第二传动轴7的端部设有传动筒9,在传动筒9的周向表面沿筒轴线方向设有刮料板10,传动筒9的下方设有输料槽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瑞沃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瑞沃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49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