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煎锅拉深成型模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3912.4 | 申请日: | 2014-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7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唐修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安诺特炊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22/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冯剑明 |
地址: | 52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煎锅 成型 模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煎锅拉深成型的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参照图1,传统的煎锅拉深模具都是凸模在下,凹模在上方的结构,采用该模具进行煎锅拉深工序,拉深后产品表面冲击痕严重,需经过粗抛砂处理后才能符合产品质量要求;此外,使用传统的煎锅拉深模具时,料片在拉深过程中会出现偏移,导致原材料的浪费.而且在拉深前,每件圆片均需抹润滑油才能进行生产,油耗大,增加工序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造成冲击痕的煎锅拉深成型模具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煎锅拉深成型模具结构,包括底板,底板上固定安装有凹模垫板,凹模垫板内部设置有模芯,凹模垫板上方设置有凹模,凹模中部设置有模腔,模芯与凹模的模腔相连接,凹模的模腔正上方设置有相对应的凸模,凸模由驱动装置驱动其向下移动与凹模进行合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模垫板内设置有防止模芯转动的定位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模的模腔上端设置有圆弧过渡,设置较缓的圆弧过渡,更容易退料。由于退料容易,料片在成型过程中不需要每片打油,只需做到一定批量时给模具少量打油即可,减轻了清洗难度,节约油耗,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的产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模上设置有退料圈,退料圈上设置有缓冲用的压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新型煎锅拉深成型模具结构将凹模设置在下方,凸模设置在上方,经更改模具结构后进行拉深成型时不会产生冲击痕,取消因消除原冲击痕的粗抛砂工序,减少了工序的制成成本及环境的污染,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减轻了劳动强度;同时也减少了料片在成型过程中的偏移,从而减少投料,节约原材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传统的煎锅拉深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新型煎锅拉深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新型煎锅拉深成型模具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煎锅拉深成型模具结构,包括底板1,底板1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凹模垫板2,所述凹模垫板2内设置有定位块6,模芯3固定在定位块6上,凹模垫板2上方固定有凹模4,凹模4中部设置有模腔,模芯3与凹模4中部的模腔相连接,模腔的正上方设置有相对应的凸模5,凸模5上设置有退料圈7,退料圈7上设置有缓冲用的压簧8,凸模5由驱动装置驱动其向下移动与凹模4进行合模。
本新型煎锅拉深成型模具结构将凹模4设置在下方,凸模5设置在上方,经更改模具结构后进行拉深成型时不会产生冲击痕,取消因消除原冲击痕的粗抛砂工序,减少了工序的制成成本及环境的污染,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减轻了劳动强度;同时也减少了料片在成型过程中的偏移,从而减少投料,节约原材料。
进一步,所述凹模4的模腔上端设置有圆弧过渡,设置较缓的圆弧过渡,在分模后更容易退料。由于退料容易,料片在成型过程中不需要每片打油,只需做到一定批量时给模具少量打油即可,减轻了清洗难度,节约油耗,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的产能。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安诺特炊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安诺特炊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39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扬声器模组
- 下一篇:动静力学相似模拟试验预制裂隙组合试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