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提拉环的溺水急救背心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73038.4 | 申请日: | 2014-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2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 发明(设计)人: | 韩美;薛晓燕;陈桂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美 |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A61F7/08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杨琪 |
| 地址: |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环 溺水 急救 背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带提拉环的溺水急救背心。
背景技术
淹溺又称溺水,是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并受到伤害的状况。水充满呼吸道和肺泡引起缺氧窒息;吸收到血液循环的水引起血液渗透压改变、电解质紊乱和组织损害;最后造成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而死亡。淹溺的后果可以分为非病态、病态和死亡,其过程是连续的。淹溺发生后患者未丧失生命者称为近乎淹溺。淹溺后窒息合并心脏停搏者称为溺死,如心脏未停搏则称近乎溺死。
对溺水者急救时,通常要先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污物,然后解开衣扣领扣,使呼吸畅通,然后医护人员单膝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腹部横放在医护人员的大腿上,使溺水者头部下垂,再按压背部,使其胃和肺内的水倒出。如果溺水者呼吸停止,需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应当进行吸氧或气管插管等强制措施,促使其呼吸。急救结束后,用保暖被覆盖后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急救通常持续30-40分钟,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需长时间单腿跪地,非常疲劳。较为有效且快速的做法是,在清除溺水者口鼻中污物后,将溺水者倒立抱起,上下移动溺水者身体,利用重力和惯性,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其胃和肺中的水排出。但是溺水者被捞起后全身湿滑,医护人员施救时无处着力,因此要将溺水者倒立抱起非常困难。溺水者通常为穿着棉布类服装,无法承载自身重量。
同时,溺水事件发生地多为水库或河道等地形情况较为恶劣的环境,急救时医护人员不便于携带笨重的氧气瓶,影响急救效果。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溺水者通常会伴有寒颤症状,现常用的医用保暖被无法为溺水者提供外部热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提拉环的溺水急救背心。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带提拉环的溺水急救背心,包括背心本体,所述背心本体为夹层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内保温层、内夹层、电热丝层、外夹层、外保温层;所述背心本体上缝制有2条竖直加强筋和水平加强筋,竖直加强筋的下端设置有提拉环;所述竖直加强筋和水平加强筋的材质均为帆布;所述背心本体的正面设置有氧气袋,氧气袋上设置有氧气加注口,氧气袋通过输气管与吸氧面罩相连,吸氧面罩上设置有松紧带,吸氧面罩内设置有氧气封堵塞;所述背心本体的正面还设置有用于心外按摩的开口;所述背心本体上安装有移动电源,移动电源与电热丝层相连。
优选的,所述电热丝层通过电线与车载点烟器接头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背心上设置有提拉环,便于将溺水者倒立提起,快速排出体内的积水。(2)背心上设置有电热丝层,能够在急救过程中为溺水者提供热量,防止寒颤。(3)背心上设置有氧气袋,能够在恶劣地形中为溺水者提供氧气,增大急救成功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其中:1、背心本体,2、竖直加强筋,3、车载点烟器接头,4、横向加强筋,5、提拉环,6、氧气加注口,7、氧气袋,8、吸氧面罩,9、松紧带,10、开口,11、移动电源,12、开关,13、外保温层,14、外夹层,15、电热丝层,16、内夹层,17、内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带提拉环的溺水急救背心,其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背心本体1,所述背心本体1为夹层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内保温层13、内夹层14、电热丝层15、外夹层16、外保温层17;所述背心本体1上缝制有2条竖直加强筋2和水平加强筋4,竖直加强筋2的下端设置有提拉环5;所述竖直加强筋2和水平加强筋4的材质均为帆布;所述背心本体1的正面设置有氧气袋7,氧气袋7上设置有氧气加注口6,氧气袋7通过输气管与吸氧面罩8相连,吸氧面罩8上设置有松紧带9,吸氧面罩8内设置有氧气封堵塞;所述背心本体1的正面还设置有用于心外按摩的开口10;所述背心本体1上安装有移动电源11,移动电源11通过开关12与电热丝层15相连;所述电热丝层15通过电线与车载点烟器接头3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美,未经韩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30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