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面向模块级定制的整机架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2781.8 | 申请日: | 2014-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3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强;刘曙蓉;曲翕;叶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七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6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模块 定制 整机 架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整机架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面向模块级定制的整机架构。
背景技术
可堆叠式模块化个人计算机架构(公开号为CN101051235A)介绍一种可堆叠式模块化个人计算机架构,模块间电气连接是通过连同上层架体的穿透孔、左右侧边的上端分别具有向外侧弯折的支撑片等结构设计方式,该方法只提出一种个人计算机产品结构组装方法,未提出与结构自由组装对应的电气设计方法以及未考虑面向空间领域的应用要求。
模块化计算机(公开号为CN102183992)介绍一种模块化计算机,旨在提供一种基于总线的模块化计算机,包括主板和模块卡。模块的灵活组构受限于主板,主板不通用造成需求不同时,主板和机箱需要重新设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在于提出一种能够实现整机结构灵活组构,采用模块叠层的方式使产品免受母板限制,免受机箱结构尺寸扩展限制。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面向模块级定制的整机架构,包括设置在前盖和后盖之间的若干模块单元,所述的若干模块单元包括设置在功能模块框架内的线路板,功能模块框架两侧设有连接凸耳,连接凸耳上设有连接过孔,功能模块框架上侧开设有与对外连接器相适应的开口,相邻模块单元还通过板间连接器进行电气连接,功能模块框架下策开设有安装孔。
所述的前盖和后盖的侧面也设有连接凸耳,连接凸耳上设有连接过孔;
相邻功能模块框架之间、前盖与其相邻的功能模块框架之间、后盖与其相邻的功能模块框架之间均通过螺钉穿过连接凸耳上的连接过孔紧固连接。
所述的前盖、后盖、功能模块框架的尺寸相一致,连接凸耳所设置的高度一致。
所受的前盖、后盖、功能模块框架平行排列。
所述的模块单元包括一个主控模块和多个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分别通过异步并行接口总线与主控模块相连接;
主控模块通过异步并行接口总线访问功能模块的接口,间接访问功能模块的对外连接器上连接的外设。
所述的异步并行接口总线设有多个寄存器,包括地址寄存器、数据寄存器、状态寄存器、控制寄存器和地址锁存和译码。
所述的功能模块的寄存器与主控模块的存储空间采用统一编址,每个功能模块具有唯一的地址编号,主控模块通过对应地址序列选中某个功能模块,并输出使能信号唤醒该功能模块;功能模块被唤醒后,主控模块访问异步并行接口总线的寄存器,并将命令序列通过异步并行接口总线传递给功能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向模块级定制的整机架构,采用模块叠层的方式来进行主控模块和功能模板的连接,将各模块首先设计为可以相互连接的模块单元,然后再将各模块整合成定制的整机架构;其中个模块配制有功能模块框架,从而使整机架构免受母板限制,免受机箱结构尺寸扩展限制。当需要增加或减少功能模块时,直接在原有的结构上叠加或去除模板,不需要重新设计机箱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向模块级定制的整机架构,主控模块和功能模块的电气连接方式采用主从模式,主控模块通过总线与功能模块进行数据交互,功能模块包含代表其地址空间的子地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向模块级定制的整机架构,通过可扩展电气设计及标准化的系统叠层结构设计,能够灵活的模块化组装、最大化模块复用,实现由整机定制向模块定制的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满足了不同产品的多样需求,有助于提升产品的标准化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功能模块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地址通讯连接示意图;
其中,10为前盖、20为第一模块单元、30为第二模块单元、40为第三模块单元、50为第四模块单元、60为第五模块单元、70为第六模块单元、80为第七模块单元、90为第八模块单元、100为第九模块单元、110为第十模块单元、120为第十一模块单元、130为后盖、1301为吊装孔、101为第一安装孔、1302为第二安装孔、1010为接地桩、12011为连接凸耳、201为功能模块框架,202为线路板,1203为板间连接器、204为第一对外连接器、205为第二对外连接器、206为第三对外连接器、2011为第三连接凸耳、2012为第三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七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七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27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永磁操作机构断路器运动特性联合仿真模型及其方法
- 下一篇:平板电脑支撑保护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