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悬臂梁总成的称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2566.8 | 申请日: | 2014-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91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赵勐;王兆荣;卢玉春;汤晶;张东红;吴正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7/00 | 分类号: | G01G17/00;G01G2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陆勍 |
地址: | 20012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悬臂梁 总成 称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型结构件的称重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悬臂梁总成的称重系统。
背景技术
悬臂梁总成之类的大型结构件需要设置于例如钻井平台之类的大型船体的主甲板上。对于这类悬臂梁总成进行称重的方式目前多为8支点顶升。根据这种方式,用于顶升悬臂梁总成的千斤顶和压力传感器布置在上述大型船体的主甲板上,需要占用主甲板一定空间。
此外,为了满足顶升载荷要求,诸如钻井平台的大型船体的主甲板结构往往需要额外加强。对于某些特定型号的钻井平台,在使用8支点顶升称重的过程中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方面,平台主甲板上能够利用的空间十分有限,无法正常放置称重所需的千斤顶和称重压力传感器以完成称重。这就造成了悬臂梁总成称重不准确的后果,对钻井平台的后续使用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另一方面,通过8支点顶升称重方式在实践中难以控制顶升点的受载稳定性。根据力学原理,悬臂梁的顶升点越多,越难以控制每处顶升点的受力情况,最终将影响称重结果的精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悬臂梁总成的称重系统。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悬臂梁总成的称重系统,包括:沿所述悬臂梁总成的轴线方向排布的一对第一侧顶升组件、一对中部顶升组件和一对第 二侧顶升组件,所述一对第一侧顶升组件、一对中部顶升组件和一对第二侧顶升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悬臂梁总成的两侧,
其中,所述第一侧顶升组件包括:
第一导向支座,固定于一平台上;
第一千斤顶,安装于所述第一导向支座上;
第一顶升支座,设置于所述悬臂梁总成的一端并位于所述第一千斤顶的上方;
其中,所述第二侧顶升组件包括:
第二导向支座,固定于所述平台上;
第二千斤顶,安装于所述第二导向支座上;
第二顶升支座,设置于所述悬臂梁总成的腹板外侧并位于所述第二千斤顶的上方;
其中,所述中部顶升组件包括:
防倾覆支座,固定于所述平台上;
第三千斤顶,安装于所述防倾覆支座上;
第三顶升支座,设置于所述悬臂梁总成的腹板外侧并位于所述第三千斤顶的上方。
较佳地,在上述的称重系统中,所述第一侧顶升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一顶升底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支座和所述第一千斤顶之间;以及第一称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千斤顶的上方。
较佳地,在上述的称重系统中,所述第二侧顶升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二顶升底座,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支座和所述第二千斤顶之间;以及第二称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千斤顶的上方。
较佳地,在上述的称重系统中,所述中部顶升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三顶升底座,设置于所述防倾覆支座和所述第三千斤顶之间;以及第三称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三千斤顶的上方。
较佳地,在上述的称重系统中,所述第一顶升支座从所述悬臂梁总成的外部嵌入所述悬臂梁总成的一端内。
较佳地,在上述的称重系统中,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千斤顶为液压式千斤顶。
本实用新型的称重系统可以解决现有钻井平台悬臂梁总成称重过程中由于主甲板能使用的空间狭小而无法正常放置千斤顶和压力传感器以完成称重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采用6支点进行顶升称重,这样更容易控制各顶升支点的受载稳定性,提高了称重结果的精确性。最后,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6支点顶升称重可以避免对主甲板结构的额外加强,降低施工成本、作业难度和施工准备周期。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为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包括附图是为提供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理解,它们被收录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一起起到解释本实用新型原理的作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称重系统的整体结构。
图2为图1中的第一侧顶升组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第二侧顶升组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中部顶升组件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25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种煤气混合燃烧锅炉
- 下一篇:一种中温太阳能蒸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