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有载调容变压器上的低压箔绕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1498.3 | 申请日: | 2014-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02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于冀江;龙世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广特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H01F27/32;H01F29/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罗晓聪 |
地址: | 528225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有载调容 变压器 低压 箔绕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调容变压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用于有载调容变压器上的低压箔绕线结构。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电网具有负荷分散、季节性强、平均负荷率低的特点,在农网建设与改造中选用的变压器应符合农网用电负载的特点,以便进一步降低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和空载电流,满足当前和今后数年内对变压器的性能使用要求。
无载调容量变压器适用于季节性变化的负载,当空(轻)载时可以换挡降低容量,减少变压器的铁心损耗,其具有明显的节电效果,但其需要通过手工切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因此为使调容量变压器的节电量更大、操作更加方便,使用范围更广泛,尤其是能适用变化周期较短的用户,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有载调容量变压器,但由于用电负荷的不确定性,有载调容量变压器必须需要频繁调整容量,当其容量发生变化时,变压器的低压侧电流会急剧增加,相应的线圈会产生很大的机械力,因此有载变压器低压绕组需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防止其线圈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受力性能好且有较高强度的用于有载调容变压器上的低压箔绕线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有载调容变压器上的低压箔绕线结构,包括出线铜排、箔绕线圈以及绝缘纸筒,所述箔绕线圈包括第一绕组、第二绕组以及第三绕组,其中第二绕组与第三绕组在竖直方向上呈上下对称布置并且位于所述第一绕组的相对一侧,第二绕组与第三绕组之间设有绝缘隔开的绝缘层,该箔绕线圈每层之间设有层间绝缘和端绝缘。
进一步地,所述箔绕线圈的层间绝缘与端绝缘均采用0.2mm的DMD预浸布。
进一步地,所述层间绝缘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箔绕线圈中两端的端绝缘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了上述方案后,通过采用箔绕线圈中的第一绕组、第二绕组以及第三绕组结构布置形式,一方面可以提高线圈在轴向的机械结构强度,另一面可以有效的减少线圈之间的绝缘层材料的使用量,尤其对于在第二绕组与第三绕组之间采用的上下对称的布置结构形式,整个低压箔线结构具有强度好,受力状况性能好、抗短路能力强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低压箔绕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绝缘纸筒,2-出线铜排,3-端绝缘,4-层间绝缘,5-第一绕组,6-第二绕组,7-第三绕组,8-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有载调容变压器上的低压箔绕线结构,该结构包括出线铜排2、箔绕线圈以及绝缘纸筒1,其中该箔绕线圈由第一绕组5、第二绕组6以及第三绕组7构成,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绕组5位于绝缘纸筒1左侧,和与其相连的出线铜排2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一绕组5在绕制的过程中,边绕边放制0.2mm厚的DMD预浸布,用于形成端绝缘3,该端绝缘3即可起到绝缘的作用,也可以起到压紧线圈的作用。第一绕组5在绕制的过程中,铜箔层与层之间设有0.2mm厚的DMD预浸布,作为层间绝缘4,其中该层间绝缘4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箔绕线圈中上下两端的绝缘端端面处,用于保证第一绕组中的每匝铜箔之间不会短路。
第二绕组6与第三绕组7采用在竖直方向上呈上下对称的方向布置在第一绕组5的相对的另一侧,即位于第一绕组5的右侧,为了使得第二绕组6与第三绕组7的绝缘隔开,两者之间还设有一绝缘层8,第二绕组6与第三绕组7的整个绕制过程与第一绕组5的绕制过程相同,在此就不重复描述。
相比现有技术,该中低压箔绕线结构通过采用第一绕组5、第二绕组6以及第三绕组7之间的结构布置形式,整个结构紧凑合理有效,可以有效的消除低压线圈在电流急剧增加时所产生的轴向力,并且第二绕组6与第三绕组7采用上下对称布置形式可以减少绝缘材料的使用。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子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广特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广特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14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鸭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晚籼中熟水稻杂交种五丰优华占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