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气阀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1282.7 | 申请日: | 2014-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7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周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埃美柯铜阀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12 | 分类号: | F16K17/12;F16L55/07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 代理人: | 刘赛云 |
地址: | 31520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管道排水系统中的阀门结构,具体是指能自动吸气以平衡管道内、外压差的吸气阀。
背景技术
在管路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系统的突然运行或停止,往往造成管路内产生负压或真空,这样就会使得管道及其他设备出现瘪、凹裂等现象。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以保护设备的使用安全,通常需要在管路系统中加设一个能减小管道内外压差、破坏管道内真空环境的吸气阀。目前,市场上出售和使用的吸气阀结构繁多,如公开的中国专利号为02221128.4的“吸气阀”和公开的中国专利号为201120461958.2的“一种单向吸气阀”都是较为常用的吸气阀结构,这些吸气阀安装在管路系统中,为管道及其他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然而,随着整个阀门管道技术的发展和阀门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现有的吸气阀结构大多存在外形难看、结构设计复杂、阀瓣启闭容易卡死、使用不够可靠等缺陷,广大消费者也迫切希望阀门生产厂家能推出更多具有不同结构和启闭形式的吸气阀,以提供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满足市场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外形美观的吸气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吸气阀,包括阀体、阀盖、阀瓣座和阀瓣,所述的阀体顶部设有密封安装的阀盖,在阀盖与阀体之间形成进气腔,阀体底部设有出气腔,阀体侧壁设有分别连通进气腔和出气腔的进气通道;所述的阀体中部设有进气槽,该进气槽与进气腔之间设有进气孔;所述的进气腔内设有密封启闭进气孔的阀瓣座和阀瓣。
所述的进气腔内设有上端竖直安装在阀盖上、下端悬空设置的导杆,所述的阀瓣座上端面设有与导杆下端活动配装、并构成阀瓣座上、下移动的导杆孔。
所述的阀瓣座下端呈伞状,在伞状的阀瓣座下端外围设有环槽,所述的阀瓣嵌装在环槽内,该阀瓣下端面与进气孔作密封接触。
所述的进气孔外围设有一圈锥形凸台,所述的阀瓣下端面密封接触在该锥形凸台上。
所述的阀盖外表面设有六角形扳手口。
所述的进气槽为“U”型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主要设计了一款具有进气槽、进气孔、进气腔、进气通道和出气腔等气体相互连通的吸气阀结构,它主要通过阀瓣座的自重力将设置在阀瓣座上的阀瓣密封接触在进气孔上,从而实现进气孔的密封关闭,当管路系统内的压力低于外部压力并达到一定值时,通过外部气压顶开阀瓣座上的阀瓣,从而自动打开进气孔,当压差减小后,阀瓣通过阀瓣座的自重力复位,并使进气孔重新实现密封关闭,故改进后的吸气阀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外形美观等优点,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满足市场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立体图。
图3为阀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阀瓣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按上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再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1.阀体、2.出气腔、3.进气槽、4.锥形凸台、5.进气腔、6.导杆、7.阀盖、8.导杆孔、9.阀瓣座、10.阀瓣、11.进气孔、12.进气通道、13.六角形扳手口、14.螺纹孔、15.环槽。
吸气阀,如图1、图2所示,属于一种应用于管道排水系统中的阀门结构,它主要用于减小管道内外压差、破坏管道内的真空环境,从而防止管路系统中的管道及其他设备出现瘪、凹裂等现象,提高管路系统的运行安全。
所述的吸气阀是由阀体1、阀盖7、阀瓣座9、阀瓣10和导杆6等构成,阀盖7通过螺纹方式连接在阀体1顶部,在阀盖7与阀体1之间设置“O”型圈以增强两者之间的连接密封性,在阀盖7的外表面还设有如图2、图3所示的六角形扳手口13,以便于阀盖7相对阀体1旋紧或打开,在阀盖7的内表面设有一根导杆6,该导杆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方式竖直安装在阀盖7的螺纹孔14内、下端悬空设置。
所述的阀体1在使用时是按照竖直状态设置的,该阀体1顶部与阀盖7之间形成有进气腔5;阀体1底部设有出气腔2,出气腔通过设置在阀体1底部的外螺纹接通管道;阀体1侧壁设有分别连通进气腔5和出气腔2的进气通道12,在相邻进气通道一侧的阀体1中部还设有向阀体内凹进、从而形成的横截面呈“U”型状的进气槽3,故通过该进气槽的上、下槽壁分隔,也分别构成了阀体1内的上部和下部之间相互独立的进气腔5和出气腔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埃美柯铜阀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埃美柯铜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12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