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微波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1220.6 | 申请日: | 2014-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58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周正平;陈辉;徐龙龙;季冬冬;张晓群;张雪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通光电子线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17;H01B13/14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卢海洋 |
地址: | 226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微波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电缆,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微波电缆。
背景技术
微波电缆从价格的角度来说,一般采用实芯的聚四氟乙烯半柔电缆,但随着频率的不断提高,尤其到26.5G或40G,这类电缆的电气性能难以保证,所以出现现在采用低密度微孔绕包膜形式的稳相电缆,但该类电缆十分昂贵,一般用在军用设施上。因此,为了平衡两者之间的问题,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微波电缆。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微波电缆,包括内导体、复合绝缘层和屏蔽层,所述复合绝缘层由绝缘层Ⅰ、绝缘层Ⅱ和绝缘层Ⅲ构成,所述绝缘层Ⅰ、绝缘层Ⅱ和绝缘层Ⅲ由内向外依次包覆。
所述内导体为铝管,所述绝缘层Ⅰ为全氟烷氧基氟碳发泡树脂,所述绝缘层Ⅱ为半烧结的聚四氟乙烯树脂,所述绝缘层Ⅲ为聚四氟乙烯车削膜,所述屏蔽层为镀锡圆铜线编织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解决了铝管不耐热的问题,降低电缆绝缘层的损耗,隔离了半烧结聚四氟乙烯中助剂和锡炉的反应,解决镀锡问题,满足电气性能和价格的平衡要求,适合民用通信领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浸锡的工艺流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浸锡的生产线流程图。
其中:1、内导体,2、绝缘层Ⅰ,3、绝缘层Ⅱ,4、绝缘层Ⅲ,5、屏蔽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微波电缆,包括内导体1、复合绝缘层和屏蔽层5,所述复合绝缘层由绝缘层Ⅰ2、绝缘层Ⅱ3和绝缘层Ⅲ4构成,所述绝缘层Ⅰ2、绝缘层Ⅱ3和绝缘层Ⅲ4由内向外依次包覆,所述内导体1为铝管,所述绝缘层Ⅰ2为全氟烷氧基氟碳发泡树脂,所述绝缘层Ⅱ3为半烧结的聚四氟乙烯树脂,所述绝缘层Ⅲ4为聚四氟乙烯车削膜,所述屏蔽层5为镀锡圆铜线编织而成。
一种新型微波电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绝缘层的制备:
a、将传统的PE发泡生产线的螺筒、螺杆、机头设计成高温的镍基合金材料,把内径为0.32 mm ,外径为0.82mm的铝管1放在放线架,设计的内外模尺寸分别为6mm、10mm,将绝缘层Ⅰ2外径设计至1.25mm,通过在机头注入氮气对全氟烷氧基氟碳发泡树脂进行发泡,将氮气的注入速度控制在0.34cm3/min,通过计算,实现氮气的发泡度为67%左右,制成绝缘层Ⅰ2;
b、用糊状挤出的聚四氟乙烯推挤机在绝缘层Ⅰ2外包覆一层半烧结的聚四氟乙烯,将聚四氟乙烯和助剂按以下重量进行混合配比,其中聚四氟乙烯为5010g,助剂为1137.24 g,混合后在混料机上摇匀0.5h,在30℃的老化室老化24h,使助剂分子充分和聚四氟乙烯混合均匀,然后将混料加入预压成型设备制成预制棒,通过内外模尺寸分别为1.45mm、2.45mm,设计烧结各区的温度曲线140℃、195℃、205℃、215℃、200℃、150℃,活塞速度控制在20.1 mm/min;牵引速度控制在6.2m/min,最终外径为2.45mm,通过工艺配方将聚四氟乙烯介电常数控制在1.7左右,设计外径至2.45mm,制成绝缘层Ⅱ3;
c、用卧式主动放带生产线进行0.05 mm的车削带的绕包,设计外径至2.65mm,制成绝缘层Ⅲ4。
(2)、用16锭高速编织,每个钉子为为6根0.12mm并股丝,将节距控制在6.3 mm之间,制成屏蔽层5;
(3)用镀锡机将编织完的线整体浸锡,完成电缆的制备。
在外导体编织完后进行如下处理:
a、表面处理
a.1、除油:将酒精加入超声波清洗设备中,完成除油工艺;
a.2、酸洗:将氯化锌、氯化铵、盐酸和水按0.3:2:8:94的比例制成酸洗液,对电缆进行酸洗;
a.3、清洗:将自来水注入净化器中制成蒸馏水后冲洗电缆表面;
a.4、采用空气压缩机将电缆吹干。
b、助焊
选择无机性助焊剂,将电缆进入助焊剂槽深度为5cm,两个导轮间距离控制在40 cm进行过线焊剂处理。
c、烘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通光电子线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通光电子线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12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易剥电缆
- 下一篇:耐400℃超高温对称屏蔽数据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