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纺织机械的倍捻机筒管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1210.2 | 申请日: | 2014-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68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任新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新创丝织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75/26 | 分类号: | B65H75/26;B65H7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围 |
地址: | 31302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织机械 机筒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卷装置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轴纺织收卷装置。本实用新型涉纺织机械设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纺织机械的倍捻机筒管机构。
背景技术
倍捻机是一种加捻设备,可以实现一转两捻,加捻效率比传统捻线设备成倍提高。倍捻机主要由动力部分、倍捻单元和传动部分等组成,筒管是倍捻单元的零件之一。
在使用倍捻机筒管时,由于定型好的筒管比较松软,筒管截面上的纱线容易下滑;使用完筒管后,经常剩下一些废纱线,不易清除,降低了生产效率。如何使纱线在使用时紧密结合在筒管上,使用完后较易从筒管上脱离是一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申请公布号为CN102897606A,申请公布日为2013年1月30日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纺织机械的倍捻机筒管,包括管体和两个管盖,管体两端分别与一个管盖连接,所述管体内部设有管腔,管体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凹槽,凹槽上设有若干通孔,通孔与管腔连通。使用时,当需要去除所述纺织机械的倍捻机筒管上的废纱线时,使用者可以沿着凹槽剪断废纱线,快速取下废纱线,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上述技术方案未能解决筒管截面上纱线易下滑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新型的倍捻机筒管机构,在使用时能防止筒管截面上的纱线下滑,在使用后又能容易地清除筒管上的废纱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纺织机械的倍捻机筒管机构,包括管体、放置管体的张力盖,管体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张力盖内放上退解草垫后包覆化纤套,所述的筒管放置于包覆化纤套的张力盖上。使用时,筒管底面接触到退解垫,纱线粘在退解垫的化纤套上,阻止了纱线的滑落,有助于正常退解,降低损耗;当需要去除筒管上的废纱线时,使用者可以沿着凹槽剪断废纱线,快速取下废纱线,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若干凹槽之间相互平行且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管体的外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体内部设有管腔。所述凹槽上设有若干通孔,通孔与管腔连通。如此设计可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若干通孔均匀分布在凹槽上,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通孔的直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纺织机械的倍捻机筒管机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0-筒体;11-凹槽;12-管腔;13-通孔;
20-张力盖;
30-退解草垫。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纺织机械的倍捻机筒管机构,包括管体10、放置管体10的张力盖20,管体10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凹槽11,所述若干凹槽11之间相互平行且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管体10的外壁上,所述张力盖20内放上退解草垫30后包覆化纤套,所述的管体10放置于包覆化纤套的张力盖20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管体10内部设有管腔12,所述凹槽11内设有若干通孔13,凹槽11的宽度大于通孔13的直径,通孔13与管腔12连通。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新创丝织品有限公司,未经湖州新创丝织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12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嵌滚珠型环状电梯补偿链导向装置
- 下一篇:塑料绳成捆辅助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