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物联网的地质灾害实时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0982.4 | 申请日: | 2014-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6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周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B21/10 | 分类号: | G08B2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01331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地质灾害 实时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质灾害监控系统,尤其涉及基于物联网的地质灾害实时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气候条件时空差异大,地质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等特点。其中仅 2005 年,全国各地共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各类地质灾害 17751 起。其中造成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 50 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 854 起,全年共造成人员伤亡 1021 人,其中死亡 578 人,失踪 104人,受伤 339 人。
其中,地面沉降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华北平原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和山东等地的平原地区。北京地面沉降面积达到了1800余 km2,沉降量大于200mm的地区达到350km2。华北平原不同区域的沉降中心仍在不断发展,并且有连成一片的趋势。
滑坡,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
崩塌,是我国山区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分布十分广泛,自1949年起,我国至少有22个省、市、自治区、不同程度地遭受过崩塌的侵扰和危害。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加之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给十分脆弱的地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得崩塌发生频率和造成灾强度不断增高。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各种建筑﹑设施和资源﹑生态环境会造成直接破坏作用。
地应力监测是实现地震预报的重要途径。地应力状态对地震预报、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油田油井的稳定性、核废料的储存、岩爆、煤和瓦斯突出的研究以及地球动力学的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北斗一号”卫星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军民两用的导航定位系统,是我国的第一代导航定位系统,也是世界上继美国的 GPS 和俄罗斯的 GLONASS 之后的第三个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卫星系统信号覆盖我国领土及周边地区,同时具备定位与通信功能,安全、可靠、稳定、保密性强,适合关键部门应用。而地质灾害监测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信息数据,涉及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国家经济建设的安全,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保密性。数据传输过程中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
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我国大部分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还没有采取监测防治措施,即使采取了监测防治措施的地区,目前大量的也还是人工监测手段,这样对于地质灾害的监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高且效率低,而且当前采用的信息采集传感器设备单一、采集信息不全面,实时性差,监测准确度不高,且地质灾害监测数据传输过程中存在不安全和不可靠问题,不能适应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和防治的需求,不便于监测和管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数据采集全面、实时性好、安全、可靠、效率高、准确度高、能节省人力物力的基于物联网的地质灾害实时监控系统,使其有利于对地面沉降灾害、滑坡崩塌灾害、地震灾害等进行有效的预警和防治。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未经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09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燃气报警器
- 下一篇:用于动力转向泵支架的验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