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开泵铸造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9420.8 | 申请日: | 2014-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4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赵才甫;钟雄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22 | 分类号: | B22C9/2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继亮 |
地址: | 31110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开泵 铸造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铸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开泵铸造模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中开泵砂铸工艺中,通常采用一箱一件的模具铸造方式,不仅用砂量大,而且铸造效率低。由于泵体结构不对称,泥芯需依靠中开面和进(出)水芯头定位和支撑,而泥芯的稳定性不佳,必须增加相应泥芯芯撑并加长芯头,芯撑在铸造过程中由于熔合不好而易造成铸造后的泵体漏水,加长芯头则增加了用砂量。同时,泥芯的位置不易确定,为了确保质量,模具生产时需增加零件的壁厚,从而造成铸件重量超过设计重量,砂铁比一般多为1:5至1:6,用砂量较大。
另外,对于中型以上泵体,需要占据更大的空间贮存模具及砂箱等配套设施,也增加了工艺流转所需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中开泵铸造模具,通过对模具设计及布局的改进,克服以上所述问题,实现一次性铸造两个泵体,不仅减少了用砂量,提高铸造效率,节约铸模材料成本及贮存场地,将铸件合格率提高至100%。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中开泵铸造模具,包括定位柱、砂芯、芯头和型腔,所述的砂芯采用两个泵体模具对称式布局结构,砂芯的两个泵体的中开面芯头共用;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均为三点定位结构,用于准确保证砂芯的安装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本具有成本低、工效高、占用场地小、合格率高的优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采用一模两件的对称式整体布局结构,进水流道与出水流道均为三点定位结构,能够准确保证砂芯的安装位置,可取消芯撑,有效避免了因芯撑处熔合不好造成的渗漏问题,大大提高了铸件的合格率;
二、进出水口的芯头可减短一半以上,中开面的芯头可共用,从而可减少1/4的用砂量;
三、因泥芯的稳定性和位置度高,不会造成泥芯偏边的现象,模具可严格按设计图纸生产,节约了材料成本10%以上;
四、一次可完成两个泵体的铸造,提高了50%的铸造效率,并节约因模具及配件流转而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具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具进、出水流道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定位柱1、砂芯2、芯头3、型腔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
如图1至图2所示,这种中开泵铸造模具,包括定位柱1、砂芯2、芯头3和型腔4,所述的砂芯2采用两个泵体模具对称式布局结构,砂芯2的两个泵体的中开面芯头共用;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均为三点定位结构,不需要芯撑,用于准确保证砂芯2的安装位置。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模具铸造,可一次性完成两个泵体的铸造。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模具设计及布局的改进,将传统的一箱一件改成一箱两件的对称式整体布局结构,进、出水流道均为三点定位结构,不需要芯撑,即可准确保证砂芯的安装位置,可一次性铸造两个泵体,不仅减少了用砂量,提高铸造效率,节约铸模成本及贮存场地,也提高了铸件合格率。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论在其形状或材料构成上作任何变化,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结构设计,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形,均应认为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方泵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94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