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应釜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8492.0 | 申请日: | 2014-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9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郑荣辉;鲍观良;毕海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市向荣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59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釜加热装置,尤其是可用于聚酯树脂生产所用的反应釜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聚酯树脂生产所用的反应釜一般体积比较大,有10m3、20m3、30m3等,如图1为20m3反应釜的加热装置,其包括螺旋式盘绕在釜体A内、外的热管1、2,内、外热管1、2的下端均为进液端,上端均为出液端(载热流体流动的方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由于载热流体有部分热量用于给釜体A内的物料加热,并且载热流体在流动过程中也会向外散失一些热量,因此当内、外热管1、2路径较长时,热管进液端的温度会明显高于出液端的温度,釜体A内上下各部位物料受热不均匀,不利于聚酯反应的均衡进行,进而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反应釜加热装置,能使釜体内各部位物料的反应均衡,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反应釜加热装置,包括螺旋式盘设在釜体内、外部的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热管包括内上、下管段,外热管包括外上、下管段,各热管段的下端为进液端、上端为出液端。
采用这样的反应釜加热装置,有效的减小了热管段进液端与出液端之间的温度差,能使釜体内各部位的物料受热均匀,从而保证了各部位物料反应的均衡以及产品质量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加热装置,如图2所示,一种反应釜加热装置,包括螺旋式盘设在釜体A内、外部的热管,所述的内热管包括内上、下管段10、20,外热管包括外上、下管段30、40,各热管段的下端为进液端、上端为出液端。
采用这样的反应釜加热装置,大大缩短了各加热管段的路径,减小了热管段进液端与出液端的温度差,提高了釜体A内上下各部位物料受热的均匀性,使得反应能够均衡进行,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上管段10的下端为进液端11、上端为出液端12,内下管段20的下端为进液端21、上端为出液端22,内上管段10的进液端11与内下管段20的出液端22邻近布置,所述内上、下管段10、20的相邻处的螺距与内上、下管段10、20自身螺距相同;所述外上管段30的下端为进液端31、上端为出液端32,外下管段40的下端为进液端41、上端为出液端42,外上管段30的进液端31与外下管段40的出液端42邻近布置,所述外上、下管段30、40的相邻处的螺距与外上、下管段30、40自身的螺距相同。这样有利于釜体A内物料均匀受热。
将内上管段10的进液端11与内下管段20的出液端22邻近布置,外上管段30的进液端31与外下管段40的出液端42邻近布置,这样可以确保内热管或外热管在螺旋缠绕方向上加热的连续性。所述内上、下管段10、20的相邻处的螺距与内上、下管段10、20自身螺距相同,外上、下管段30、40的相邻处的螺距与外上、下管段30、40自身的螺距相同,可以确保釜体A上下各部位受内热管或外热管加热的一致性。
所述内热管、外热管的管体在高度方向上彼此错位布置。在高度上彼此错位布置是指在内热管管体上下相邻处的中间高度上布置有外热管,同样,在外热管管体上下相邻处的中间高度上布置有内热管。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釜体A内物料的受热均匀程度,产品质量稳定性也随之提高。
所述内上、下管段10、20的截面呈全圆形,所述外上、下管段30、40的截面呈半圆形,外上、下管段30、40紧贴并缠绕在釜体A的外壁上,内上、下管段10、20的外壁与釜体A内壁之间隔有一定距离设置。因为内热管若过于靠近釜体A的内壁会使离釜体A内壁较远位置处的物料不能得到充分的加热,采用这样的布置方式就可以保证离釜体A内壁较远位置处的物料也能得到较好的加热,促进了物料反应的均衡进行。
所述外上、下管段30、40由半圆形槽壳与釜体A外周壁围合而成。这样可以节省材料,并且加热时载热流体是直接通过釜体A进行热传导,不仅能提高加热效率,同时还能起到节约热能的作用。
所述内上、下管段10、20的进液端设置在釜体A的同一侧,所述外上、下管段30、40的进液端设置在釜体A的同一侧。也可以将所有热管段的进液端均设置在釜体A的同一侧。由于釜体A体积较大,这样布置,在开启内热管或外热管的上、下管段的进液端阀门时,人员进行操作就较为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市向荣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黄山市向荣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84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