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压断路器的灭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67926.5 | 申请日: | 2014-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42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 发明(设计)人: | 施宝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兰德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73/18 | 分类号: | H01H73/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低压 断路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压断路器组件,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低压断路器的灭弧装置。
背景技术
低压断路器在日常家庭电路应用十分的广泛,在家庭电路短路的时候用来保护各种家用电器。
目前市场上的低压断路器内部都需要在外壳的触点的位置上设置一个灭弧室,用来灭掉触点分离时所产生的电弧,由于灭弧室的灭弧原理是快速的将灭弧室周围的空气的热量快速的散发出去,但是由于外壳是比较封闭的,主要依靠排气口与外界进行热交换,而排气口不能够设的很大,否则电弧会从排气口漏出去烧毁电路,这样断路器的热交换效率不高,所以当断路器内部的触点进行多次的接合和分离时,外壳内部的温度就会升高,最后灭弧室便无法很好的灭掉触点所产生的电弧,使得断路器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效率高的灭弧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压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包括用于包住触点的灭弧栅片和设置在外壳内的框架,所述灭弧栅片设置在框架内,所述灭弧栅片内穿设有用于穿出外壳的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穿出外壳的一端设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上设有若干个散热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触点接合或是分离时,就会在其周围的空气产生出大量的热量,灭弧栅片包住触点,所以触点产生的大量热量就会传递到灭弧栅片上,由于灭弧栅片内穿设有用于穿出外壳的导热管,导热管穿出外壳的一端设有散热板,散热板上设有若干个散热片,空气传递到灭弧栅片上的热量就会传递到导热管上,然后导热管再将热量传递到散热板上,散热板再将热量传递到散热片上,最后散热片将热量散发到外界空气中,这样在触点产生热量的时候,就可以快速有效的将产生的热量散发到外界的空气中,就不会出现因为触点的多次接合和分离,导致断路器内部温度升高,使得灭弧装置无法很好的灭掉触点上所产生的电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热管内充有易挥发液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易挥发液体的沸点一般都很低,所以当灭弧栅片把热量传递到导热管上时,导热管内部的易挥发液体就会蒸发,只有当热量散发出去以后才会变成液体,通过液-气-液的形式,就可以形成一个热循环,通过这个热循环就可以不断的将断路器内部的热量传递到外界的空气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片与散热板均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散热片焊接在散热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属材料的导热能力是非常强的,用在这里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散热作用,而散热片焊接在散热板上,这样散热板上的热量可以很好的传递到散热片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低压断路器的灭弧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中:1、灭弧栅片;2、框架;21、导热管;211、散热板;2111、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低压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包括包住触点的灭弧栅片1和设置在外壳内的框架2,所述灭弧栅片1设置在框架2内,所述灭弧栅片1内穿设有用于穿出外壳的导热管21,所述导热管21穿出外壳的一端设有散热板211,所述散热板211上设有若干个散热片21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触点接合或是分离时,就会在其周围的空气产生出大量的热量,灭弧栅片1包住触点,所以触点产生的大量热量就会传递到灭弧栅片1上,由于灭弧栅片1内穿设有用于穿出外壳的导热管21,导热管21穿出外壳的一端设有散热板211,散热板211上设有若干个散热片2111,空气传递到灭弧栅片1上的热量就会传递到导热管21上,然后导热管21再将热量传递到散热板211上,散热板211再将热量传递到散热片2111上,最后散热片2111将热量散发到外界空气中,这样在触点产生热量的时候,就可以快速有效的将产生的热量散发到外界的空气中,就不会出现因为触点的多次接合和分离,导致断路器内部温度升高,使得灭弧装置无法很好的灭掉触点上所产生的电弧的问题。
所述导热管21内充有易挥发液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兰德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兰德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79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