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控冲床上的分体式板料浮动夹钳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7418.7 | 申请日: | 2014-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48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卞正文;庄瑞斌;韩林;文家明;秦赤球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恒德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3/00 | 分类号: | B21D43/00;B21D28/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周全 |
地址: | 225127***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控 床上 体式 板料 浮动 夹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冲床领域,尤其涉及数控冲床上的分体式板料浮动夹钳。
背景技术
目前,数控冲床加工板材时,由于击打频率高、击打惯量大,板材会出现幅度较大的跳动,于是将夹钳改进成浮动式;本申请人于2008年9月28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0820160567.5,名称为“一种数控冲床上的浮动式板料夹持钳”,提供了一种缸体和钳座之间浮动连接的方式,同时,钳座上设有连接块(即燕尾块),即通过整体式燕尾座(钳座和燕尾座连接)固定在数控冲床的横梁上;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加工、整体装配复杂、工序多,精度可靠性差,成本较高,夹持板材局部会出现变形等问题。
同时,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板料相对于夹钳移动的情况(如图10所示),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比如冲切偏载、夹钳平移时板料遭受阻力等。为此有的单位在数控冲床上使用的夹钳有一部分带有对板材夹持情况检测的设备,比如采用光电触碰式检测装置,
一种是电气开关式,即当板材夹在夹钳上,与定位块接触时,安装在夹钳下钳体上的设备被压缩,两个接触头相碰,从而使设备工作。当工作时,由于某种原因,板材与夹钳定位块脱离,该设备通过弹簧回弹使两接触头分离,设备停止工作,由于通过数据线与机床连接,使机床停止工作,加工件基本报废。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一般钣金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不高,即使板料由于某种原因发生与夹钳定位块脱离的问题,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加工出来的板料精度依然符合要求。第二种是本发明人构思过的光电开关式,即在下钳体上设置光电开关,用于检测一套夹钳各自与板料之间的位置关系。
然而,光电触碰式的设备安装于下钳体上,且位置靠前的结构模式,存在的弊端,一是当板料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脱离问题时,往往下钳体的定位精度也受到影响,但该设备无法进行检测而及时进行调整,最终会批量影响钣金的加工精度。二是在工作过程中,夹持有板料的下钳体受冲头-板料传导来的振动,导致光电检测头寿命不长,检测精度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方便装配、夹紧可靠性高,且能确保板料在位精度的数控冲床上的分体式板料浮动夹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上钳体、下钳体和气缸,所述上钳体和下钳体之间铰连接,所述上钳体的钳尾端的上方连接所述气缸;
还包括底座、燕尾座、气缸垫柱、激光定位器、一对交叉滚柱导轨和一对弹性导向机构;
所述底座呈L形,包括前端的连接部和后端的导向部一,所述下钳体的钳尾端连接在所述底座的连接部内,所述上钳体的钳尾端位于所述下钳体的钳尾端的上方;
所述燕尾座的前端设有与所述导向部一相对的导向部二,后端设有燕尾槽;
所述气缸垫柱连接在所述上钳体的钳尾端和下钳体的钳尾端之间、且连通所述气缸的气路;
所述底座的导向部一和燕尾座的导向部二通过所述一对交叉滚柱导轨保持垂直方向的导向、且通过所述一对弹性导向机构保持垂直方向的活动连接;
所述交叉滚柱导轨包括导轨一和导轨二,所述导轨一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导轨二连接在所述燕尾座上;
所述弹性导向机构包括弹簧安装座、弹簧和导杆,所述弹簧安装座固定连接在所述燕尾座上,所述弹簧安装座具有上大下小的阶梯孔,所述导杆具有杆头和杆身,所述阶梯孔的大孔和所述导杆的杆头适配,所述阶梯孔的小孔和所述导杆的杆身适配,
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阶梯孔的中心线一致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孔径和所述导杆的杆身直径一致,
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导杆的杆身上,所述导杆活动连接在所述弹簧安装座的阶梯孔、且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的定位孔内;
所述激光定位器固定连接在所述燕尾座的导向部二下部的一侧。
所述上钳体的钳尾端设有导向孔,所述气缸的底部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具有中孔,所述中孔连通所述气缸的气路,所述凸台设在所述导向孔内;
所述气缸垫柱的上部呈上小下大的阶梯轴、下部呈球头状,所述气缸垫柱的阶梯轴的小轴设在所述中孔内、且接触所述气缸的气路,
所述气缸垫柱的阶梯轴的大轴适配的设在所述导向孔内。
所述上钳体的钳头端朝向所述下钳体的端面上均布设有若干齿钉。
所述燕尾槽的上槽口设有镶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恒德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恒德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74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