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缩机管路及压缩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7058.0 | 申请日: | 2014-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56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袁端丽;吴宏杰;王顺利;陆永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机学院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缩机 管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缩机管路及压缩机系统。
背景技术
压缩机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日常生活中的空调、冰箱都会使用到压缩机系统。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电气设备压缩机系统产生的噪音要求越来越高。
压缩机系统的主要噪音来源如下:
电机噪音,包括电磁密度变化造成的电磁钢板振动、通过电流变化造成的电机绕线振动、定子内容和转子外径发生异常接触摩擦产生的定/转子接触噪音;
机械噪音,包括泵体各种运动部件,如汽缸、曲轴、活塞、叶片、上下缸之间的摩擦和碰撞产生的噪音;以及排气阀片与挡板、座圈的敲击产生的噪音;
流体噪音,吸气时储液器内吸气流道产生的噪音;排气式时压缩腔内、排气口排气流道产生的噪音;
其他噪音,冷冻机油对排气阀的挤压产生的噪音;气柱共振即电机上下部腔体的气柱共振产生的噪音;各部品相互激励产生共振产生的噪音。
由于压缩机系统是一个全面封闭的结构,几乎所有的噪音最终都是通过压缩机的外壳或管路壁振动而辐射出噪音的,因此压缩机系统的主要振动来自机械运动、流体运动和电磁密度变化产生的运动三个方面。当振动与机械结构发生共振时不仅噪音大而且对机械结构造成伤害,甚至缩短压缩机系统的使用寿命。因而,压缩机系统在制造时都会尽量避免共振产生。但是,压缩机系统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其机械结构老旧,由于压缩机管路的共振产生的噪音越来越大,这方面的噪音还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由于压缩机系统多年使用后压缩机管路共振产生的噪音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管路,包括一主管路,所述主管路上设置有一压缩机和与所述压缩机串联的初始阀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支路管路,所述支路管路上设置有一控制阀门以及与所述控制阀门串联的弯管,所述控制阀门与所述初始阀门并联。
可选的,所述压缩机管路的支路管路的管径大于所述主管路的管径。
可选的,所述压缩机管路的支路管路的管径小于所述主管路的管径。
可选的,所述压缩机管路的支路管路的管径等于所述主管路的管径。
可选的,所述压缩机管路的弯管为螺旋弯管。
可选的,所述压缩机管路的所述压缩机为螺杆压缩机或离心压缩机。
根据实用新型的另一面,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系统,所述压缩机系统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管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管路,增加了一支路管路,所述支路管路上设置有一控制阀门以及与所述控制阀门串联的弯管,当由于压缩机管路发生共振噪音过大时,通过打开支路管路的控制阀门并同时关闭主管路的初始阀门,来改变压缩机管路冷冻液的行走路径和速度,从而改变压缩机管路的频率,进而达到消除共振、降低噪音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压缩机管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当压缩机系统使用长时间以后,压缩机管路发生共振产生噪音。为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管路,包括一主管路和一支路管路;所述主管路上设置有一压缩机和与所述压缩机串联的初始阀门,所述支路管路上设置有一控制阀门以及与所述控制阀门串联的弯管,所述控制阀门与所述初始阀门并联。通过使用增加的支路管路,来改变压缩管路的振动频率,从而消除共振,进而降低噪音。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都能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机学院,未经上海电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70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