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流屏电池的支撑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66841.5 | 申请日: | 2014-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43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和慧;祝亚玲;郭志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电力装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 地址: | 43003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电池 支撑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屏电池柜技术领域,主要适用于直流屏电池的支撑架。
背景技术
目前,直流屏电池柜中的蓄电池都是直接放置在电池柜的隔板中的,由于没有斜撑结构,隔板很容易因无法支撑蓄电池的重量而塌陷,不仅造成电池柜中的隔板的损坏,而且还导致了放置在隔板上的蓄电池的损坏,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流屏电池的支撑架,它能够有效对直流屏电池进行支撑,避免因隔板塌陷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流屏电池的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侧板、第一斜板、第二斜板、第三斜板及第一底座;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侧板、第四斜板、第五斜板、第六斜板及第二底座;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平行设置,并且相互对向向上倾斜,形成下部宽、上部窄的卡合结构;所述第一斜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的上端,所述第四斜板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的上端,所述第一斜板和所述第四斜板各自分别向外倾斜,形成下部窄、上部宽的开口结构;所述第二斜板从所述第一侧板朝向所述第二侧板向上倾斜伸出;所述第三斜板从所述第二斜板朝向所述第二侧板向下倾斜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底座连接;所述第五斜板从所述第二侧板朝向所述第一侧板向上倾斜伸出;所述第六斜板从所述第五斜板朝向所述第一侧板向下倾斜延伸,并与所述第二底座连接;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设置在直流屏电池柜的隔板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架还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支架还包括: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各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斜板及所述第三斜板的两端;所述第三挡板和所述第四挡板各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五斜板及所述第六斜板的两端。
进一步,所述第二斜板和所述第三斜板的夹角为80度;所述第五斜板和所述第六斜板的夹角为80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流屏电池的支撑架,通过第二斜板和第三斜板、第五斜板和第六斜板在直流屏电池柜的隔板上搭设斜撑结构。由于斜撑具有可靠的抗弯、抗剪及抗扭的力学性能,因此能够承载更重的重量,从而避免了直流屏电池柜中的隔板因承载的蓄电池的重量过重而坍塌的情况的发生,有效地保证了电池柜中的隔板及隔板上的蓄电池的完好,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流屏电池的支撑架中的第一支架的受力分析图。
其中,1-第一侧板,2-第一斜板,3-第二斜板,4-第三斜板,5-第一底座,6-第一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直流屏电池的支撑架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流屏电池的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包括:第一侧板1、第一斜板2、第二斜板3、第三斜板4、第一底座5、第一挡板6及第二挡板【由于是侧视图,故未在图中标出】;第二支架包括:第二侧板、第四斜板、第五斜板、第六斜板、第二底座、第三挡板及第四挡板;第一侧板1与第二侧板平行设置,并且相互对向向上倾斜,形成下部宽、上部窄的卡合结构;第一斜板2设置在第一侧板1的上端,第四斜板设置在第二侧板的上端,第一斜板2和第四斜板各自分别向外倾斜,形成下部窄、上部宽的开口结构;第二斜板3从第一侧板1朝向第二侧板向上倾斜伸出;第三斜板4从第二斜板3朝向第二侧板向下倾斜延伸,并与第一底座5连接;第五斜板从第二侧板朝向第一侧板1向上倾斜伸出;第六斜板从第五斜板朝向第一侧板1向下倾斜延伸,并与第二底座连接;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各自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板1、第二斜板3及第三斜板4的两端;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各自分别设置在第二侧板、第五斜板及第六斜板的两端;第一底座5和第二底座设置在直流屏电池柜的隔板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斜板3和第三斜板4的夹角为80度;第五斜板和第六斜板的夹角也为80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本支撑架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对角钢构件进行除锈处理,并保证除锈后的角钢构件光滑、明亮;如果除锈后的角钢构件仍有棱角、毛刺,需将其打磨光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电力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省电力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68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