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激光光纤引导功能的腹腔镜手术用吸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6434.4 | 申请日: | 2014-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0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共先;傅斌;余月;张旭;马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共先;傅斌;余月;张旭;马鑫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A61M3/02;A61B18/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06 江西省南昌市永***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激光 光纤 引导 功能 腹腔镜 手术 吸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腹腔镜手术用吸引器,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激光光纤引导功能的腹腔镜手术用吸引器。
背景技术
腹腔镜是用于腹腔(或后腹腔)内检查和治疗的内窥镜。其实质上是一种纤维光源内窥镜,包括腹腔镜、能源系统、光源系统、灌流系统和成像系统。在完全无痛情况下应用于外科患者,可直接清楚地观察患者腹腔内情况,了解致病因素,也可以结合相应的手术器械,实施手术治疗。
腹腔镜手术是现代高科技医疗技术用电子、光学等先进设备原理来完成的手术,是传统剖腹手术的跨时代进步,它是在密闭的腹腔(或后腹腔)内进行的手术:将腹腔(或后腹腔)中充满二氧化碳,创造手术空间及视野。摄像系统在良好的冷光源照明下,通过连接到腹腔内的腹腔镜体,将人体内的脏器摄于监视屏幕上,手术医师在显示屏监视下,用腹腔外操纵手术器械,对病变组织进行探查、电凝、止血、组织分离与切开、缝合等操作。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益完善和腹腔镜医生操作水平的提高,几乎所有的外科手术都能采用这种手术。它具有如下特点。
1.手术创伤小;
2.病人术后恢复快;
3.住院时间短;
4.病人术后疼痛轻;
5.腹部切口瘢痕小,美观;
6.治疗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同。
手术操作中,激光光纤和吸引器属于常用的手术器械。激光光纤传导激光发生器中产生的各类型的激光,在体腔内切割组织,其高温有一定止血作用。吸引器外接手术室的通用吸引管道后,可吸引体内血液,积液,另外可以起钝性分离组织的作用。但由于手术通道有限,如要同时进行组织切割和出血部位的吸引,通常要占用左右手两个手术通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带有激光光纤引导功能的腹腔镜手术用吸引器,实现了激光切割组织、止血功能与吸引器的吸引功能相结合,只需一个穿刺套管(手术通道),可以实现两种器械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有激光光纤引导功能的腹腔镜手术用吸引器,包括吸引器管道、Y型管路、光纤套管伸缩旋钮、吸引器手控开关、伸缩光纤套管、光纤入口、负压吸引管连接口及吸引管路旁通孔和握持手柄;所述的吸引器管道的上端为吸引器吸引口,所述的吸引器管道的下端与所述的光纤套管伸缩旋钮刚性连接,所述的光纤套管伸缩旋钮的下端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的Y型管路的一端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的光纤套管伸缩旋钮与所述的Y型管路螺纹连接;所述的Y型管路内设有“T”形三通管路,所述的光纤入口及负压吸引管连接口分别刚性连接在所述的Y形管路的另两端,所述的负压吸引管连接口位于所述的光纤入口的一侧,所述的负压吸引管连接口外接负压吸引器的管路,所述的伸缩光纤套管位于所述的吸引器管道内,所述的伸缩光纤套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的“T”形三通管路与所述的光纤入口连接;所述的吸引器手控开关刚性连接在所述的负压吸引管连接口上,所述的吸引管路旁通孔和握持手柄刚性连接在所述的吸引器手控开关上。
上述的带有激光光纤引导功能的腹腔镜手术用吸引器,其中,所述的吸引器管道、Y型管路及光纤套管伸缩旋钮同轴设置,所述的伸缩光纤套管与所述的光纤入口同轴设置。
上述的带有激光光纤引导功能的腹腔镜手术用吸引器,其中,激光光纤通过所述的光纤入口设置在所述的伸缩光纤套管内,所述的激光光纤、伸缩光纤套管及光纤入口与所述的Y型管路同步转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腹腔镜用吸引器的所有功能,如吸引、冲洗和钝性分离等;可引导手术用激光光纤,激光光纤套管可以伸出或缩回吸引器套管,使得两者在功能上相互不影响;在用其钝性分离组织时不会因为光纤套管过于细小而对组织产生锐性切割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激光光纤引导功能的腹腔镜手术用吸引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共先;傅斌;余月;张旭;马鑫,未经王共先;傅斌;余月;张旭;马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64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