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脉搏监测弹性传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6417.0 | 申请日: | 2014-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5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邢和平;李水平;温海涛;黎晓光;刘力;丘富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方振塑胶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21 | 分类号: | A61B5/021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刘克宽 |
地址: | 523330 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脉搏 监测 弹性 传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测量心率的配件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脉搏监测弹性传感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测量心率的手腕佩戴设备,其测量脉搏的方式,有的是采用红外感应感测,但是由于红外感应感测容易受外在环境影响,其感测结果的精确度较差。为保证感测的准确性,常常采用压力感应感测,在设备里面设置弹性传感装置,通过感应手腕血管的脉动压力和频率,测量心率。弹性传感装置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弹性传感装置通过直接接触手腕的感测部位吸收由脉动所产生的按压力,使弹性传感装置的感测部局部产生弹性变形,触发弹性传感装置里的压力传感装置,从而实现脉搏感测。由此可见,弹性传感装置的感测部与手腕的感测部位的接触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感测的精确性,如果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不能确保设备与手腕相应的感测部位保持有效接触,那么所测得的数据将很难保证高准确率。另外,弹性传感装置的感测部产生弹性变形时,该弹性变形在传递至压力传感器的过程中,若产生滑动或偏移,而不能径直传递给压力传感器时,同样会使设备失去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高精度的脉搏监测弹性传感装置。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了一种脉搏监测弹性传感装置,用于测量手腕的脉搏,其结构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压力传感器,还包括传压弹簧,所述传压弹簧一端抵接于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传压弹簧的另一端套设有用于感测压力的传压套头,传压弹簧外围设置有弹簧导套,所述壳体朝向手腕的一侧设置有向外凸出于壳体的感测平台,所述感测平台上设置有连通壳体内部的通孔,所述通孔正对所述传压弹簧和传压套头,所述传压套头的端面位于所述通孔内。
其中,所述传压套头为一端封闭的圆桶状的传压套头,传压弹簧卡接于所述圆筒状的传压套头内,所述传压套头的封闭端的端面位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感测平台平齐。
其中,所述弹簧导套为圆柱槽,所述弹簧导套的一端固接于所述压力传感器。
其中,所述传压弹簧的高度大于弹簧导套的高度、小于感测平台与压力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其中,所述通孔的周侧,向所述弹簧导套的方向延伸有限位柱。
其中,所述感测平台为圆形或方形的感测平台,所述感测平台高出壳体1mm~5mm。
其中,所述弹簧导套的内壁设置有卡凸,所述传压套头的外壁设置有卡位,卡凸与卡位配合限制传压套头向通孔方向运动的距离。
其中,所述感测平台上铺设有用于感应脉搏的感测触垫,感测触垫为弹性形变体,所述传压套头的端面贴触于感测触垫。
其中,所述感测触垫为硅橡胶感测触垫。
其中,所述感测触垫与所述感测平台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包围住所述通孔的防水圈。
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创造的一种脉搏监测弹性传感装置,壳体朝向手腕的一侧设置有向外凸出于壳体的感测平台,传压套头的端面位于所述通孔内,能更好地接触手腕,保证传感装置与手腕相应的感测部位保持有效接触,确保侦测的稳定性。采用传压弹簧触发压力传感器,不容易外界影响,提高感测结果的精确度。用于将脉搏脉冲传递至传压弹簧的传压套头,沿弹簧导套径直压缩传压弹簧,防止传压弹簧压缩过程产生滑动或偏移,确保感测触垫的弹性变形量完整传递至压力传感器,避免侦测失效,最终提高脉搏感测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发明创造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创造的一种脉搏监测弹性传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标记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壳体,11- 感测平台,12- 通孔,13- 限位柱,
2- 压力传感器,
3- 传压弹簧,
4- 传压套头,
5- 弹簧导套,
6- 感测触垫。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创造是一种用于测量手腕的脉搏弹性传感装置,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壳体1、压力传感器2、传压弹簧3、传压套头4、弹簧导套5和感测触垫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方振塑胶电子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方振塑胶电子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64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