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溶处理炉升降式炉底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5906.4 | 申请日: | 2014-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4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季克理;季克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万虹阀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00 | 分类号: | C21D1/00 |
代理公司: | 温州金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7 | 代理人: | 王坚强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 升降 式炉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溶处理炉,特别涉及一种固溶处理炉升降式炉底。
背景技术
固溶处理是指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单相区间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为了提高工件的合格率,炉门要能快速打开,工件能在炉门打开后快速进行冷却,缩短高温的工件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防止其表面被氧化以及内部金相组织发生不利的变化,因此需要一种方便开启,移动快速的固溶处理炉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高温工件与空气长时间接触对工件不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溶处理炉升降式炉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溶处理炉升降式炉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传送机构、三脚底盘、设置在三脚底盘上与固溶处理炉配合设置的炉底、导轨和固定架,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电机,传动轮,绳索,所述绳索与三脚底盘相连接,所述导轨设在三脚底盘两边,所述三脚底盘上设有与导轨相适配的导轨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三个传动轮呈周向分布安装在固定架上,两个传动轮之间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电机相连接,剩下一个传动轮与电机直接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种改进,所述三脚底盘上设有三个突出的连接端,所述绳索的一端与连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传动轮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种改进,所述固定架上设有与传动轮相对应的定滑轮,所述绳索与定滑轮相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种改进,所述导轨下半部设有折弯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炉底设在固溶处理炉的底部,通过传送机构与固溶处理炉相连接,工件完成加热工序后,启动电机,绳索快速下放,炉底沿着导轨迅速平稳地进入水中,对高温工件进行冷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在短时间能升降炉底,缩短工件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废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溶处理炉升降式炉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溶处理炉;2、传送机构;21、传动轮;22、电机;23、绳索;24、传动轴;25、定滑轮;3、三脚底盘;4、炉底;5、导轨;51、导轨轮;52、折弯部;6、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固溶处理炉升降式炉底,它包括传送机构2,三脚底盘3,设置在三脚底盘3上与固溶处理炉1配合设置的炉底4和导轨5,所述传送机构2包括电机22,传动轮21,绳索23,所述绳索23与三脚底盘3相连接,所述导轨5设在三脚底盘3两边,所述三脚底盘3上设有与导轨5相适配的导轨轮51。炉底4设在固溶处理炉1的底部,通过传送机构2与固溶处理炉1相连接,工件完成加热工序后,启动电机22,绳索23快速下放,三脚底盘3下装有导轨轮51,使炉底4沿着导轨5迅速平稳地进入水中,对高温工件进行冷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在短时间能升降炉底4,缩短工件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废品率。
所述导轨5下半部设有折弯部52,使炉底4能更平稳地入水。
所述三个传动轮21呈周向分布安装在固定架6上,两个传动轮21之间设有传动轴24,所述传动轴24与电机22相连接,实行同轴传动,减少电机数量,同时减少因电机不同步导致炉底不平稳的概率。
因为本实用新型的固溶处理炉温度很高,绳索过于接近炉口会对其产生损伤,因此所述三脚底盘3上设有三个突出的连接端31,所述绳索23的一端与连接端31相连接,另一端与传动轮21相连接,拉开炉口与绳索的距离,保护绳索。
所述固定架6上设有与传动轮21相对应的定滑轮25,所述绳索23与定滑轮25相配合,改变绳索的方向,配合三角底盘的位置。
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实用新型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并不仅限于此实用新型,任何运用本发明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万虹阀门有限公司,未经温州万虹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59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