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点胶搬运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65710.5 | 申请日: | 2014-04-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9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 发明(设计)人: | 冼广强;李伟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国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B11/00 | 分类号: | F16B11/00;B05C13/02;B05C5/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谢静娜;裘晖 |
| 地址: | 526020 广东省肇庆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搬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工件的点胶贴合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点胶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柱状陶瓷工件主要是作为电容器、滤波器等元件的电极或集成电路基片的导电网络,在现代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多。在柱状陶瓷工件的加工过程中,两个陶瓷工件之间的贴合必须通过点胶工艺实现,现有的点胶方法是:人工操作先将一个陶瓷工件送入点胶机,通过点胶机在该陶瓷工件的贴合面上涂胶,然后人工取出,并将另一个陶瓷工件与其贴合。该方法中所使用的点胶机结构简单,但性能也单一,只能实现点胶动作,人工干涉较多,其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相当高;同时,两个工件之间也无法实现精确定位,影响产品的合格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陶瓷工件之间的贴合,提供一种生产效率较高,且可有效提高产品合格率的自动点胶搬运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点胶搬运装置,包括第一工件料盘、第二工件料盘和工件定位盘,第一工件料盘和第二工件料盘分别设于工件定位盘两侧,工件定位盘上设有第一工件定位槽和第二工件定位槽;第一工件料盘上方设有可移动的点胶搬运机构,第二工件料盘上设有可移动的贴合搬运机构。
所述点胶搬运机构包括点胶管、旋转气缸、第一搬运卡爪和第一搬运气缸,点胶管和第一搬运卡爪并列设置,点胶管与旋转气缸连接,第一搬运卡爪与第一搬运气缸连接;旋转气缸和第一搬运气缸顶部分别与第一三向滑动机构连接。其中,旋转气缸驱动点胶管旋转,从而在柱状陶瓷工件端面实现画圆的点胶动作;第一搬运气缸驱动第一搬运卡爪夹紧或松开第一工件,实现第一工件的搬运动作。
所述第一三向滑动机构包括第一X向滑动导轨、Y向滑动导轨和第一Z向滑动导轨,旋转气缸和第一搬运气缸顶部分别与第一Z向滑动导轨连接,第一Z向滑动导轨顶部与第一X向滑动导轨连接,第一Z向滑动导轨中部与Y向滑动导轨连接。其中,通过第一X向滑动导轨实现点胶搬运机构在第一工件料盘上的前后移动,通过Y向滑动导轨实现点胶搬运机构在第一工件料盘和工件定位盘之间的移动,通过第一Z向滑动导轨实现点胶搬运机构在第一工件料盘上的上下移动。
所述贴合搬运机构包括贴合卡爪、贴合气缸、第二搬运卡爪和第二搬运气缸,贴合卡爪和第二搬运卡爪并列设置,贴合卡爪与贴合气缸连接,第二搬运卡爪和第二搬运气缸连接;贴合气缸和第二搬运气缸顶部分别与第二三向滑动机构连接。其中,贴合气缸驱动贴合卡爪动作,先实现第二工件在第二工件料盘和工件定位盘之间的搬运动作,再实现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之间的贴合;第二搬运气缸驱动第二搬运卡爪进行卸料动作,即将完成贴合的工件送出。
所述第二三向滑动机构包括第二X向滑动导轨、Y向滑动导轨和第二Z向滑动导轨,贴合气缸和第二搬运气缸顶部分别与第二Z向滑动导轨连接,第二Z向滑动导轨顶部与第二X向滑动导轨连接,第二Z向滑动导轨中部与Y向滑动导轨连接。其中,通过第二X向滑动导轨实现贴合搬运机构在第二工件料盘上的前后移动,通过Y向滑动导轨实现贴合搬运机构在第二工件料盘和工件定位盘之间的移动,通过第二Z向滑动导轨实现贴合搬运机构在第二工件料盘上的上下移动。
第一三向滑动机构中的Y向滑动导轨和第二三向滑动机构中的Y向滑动导轨为同一导轨。
所述第一工件料盘上设有多个工件位,第一工件料盘底部设有第一纵向导轨和第一横向导轨。通过外接的气缸驱动,第一工件料盘可通过第一纵向导轨或第一横向导轨相应实现前后移动或左右移动,以更好地配合点胶搬运机构的各动作。
所述第二工件料盘上设有多个工件位,第二工件料盘底部设有第二纵向导轨和第二横向导轨。通过外接的气缸驱动,第二工件料盘可通过第二纵向导轨或第二横向导轨相应实现前后移动或左右移动,以更好地配合贴合搬运机构的各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国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国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57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