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阻水抗水树性的三芯中压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5080.1 | 申请日: | 2014-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9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威;周云峰;何志峰;殷赛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2 | 分类号: | H01B9/02;H01B7/282;H01B7/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侯雁 |
地址: | 213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阻水抗水树性 三芯中 压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压电力电缆,特别涉及一种运用阻水抗水树结构的三芯中压电力电缆,属于电缆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尤其国外电力电缆的用户,对电缆的纵向阻水结构的要求日益增多。在国内,电力电缆一般都敷设在沟槽或管道内的电缆专用线路中。可是,国外的电力电缆直接敷设在地下,简称“直埋式敷设”,所以电缆直接受外力的作用,而且遭受公众过失引起外伤的危险性很大。
由于国外电力电缆的这种敷设状况,所以大多数采用机械保护和起阻水作用的金属护套或金属—塑料带等阻水层电缆结构。可是,即使在这样的电缆里,当出现外伤事故或绝缘被损坏的时候,水就会从损伤处浸入电缆内部。沿着纵向向电缆内部的缝隙扩散,使很长一段电缆由于浸水而不能使用。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1222378Y公开具有抗水树性的中压电力电缆,其主体结构为一个绝缘线芯,该绝缘线芯由导体、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组成,绝缘线芯外依次设铜带金属屏蔽层、阻水层和外护套。其抗水树性结构无法适用于现有三芯中压电力电缆,且,上述文献中的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均运用特殊材质才具有抗水树性。另,三芯结构的中压电力电缆是中压电力电缆中的常用结构,其具有不可替代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中压电缆,其是三芯结构,且具有高阻水性、高抗水树性。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阻水抗水树性的三芯中压电缆,其包括缆芯,缆芯外依次设有2#阻水绕包层和外护套,其中:所述缆芯由三根绝缘线芯和阻水绳绞合而成;每根绝缘线芯由导体、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1#阻水绕包层和金属屏蔽层构成,导体上三层共挤导体屏蔽层、绝缘层和绝缘屏蔽层,绝缘屏蔽层外依次设1#阻水绕包层和金属屏蔽层。
进一步,所述金属屏蔽层是铜丝屏蔽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三根绝缘线芯和阻水绳绞合成缆芯,使整个电力电缆具有高阻水性、高抗水树性,且三芯结构,能广泛适用于中压电力电缆。
(2)每根绝缘线芯上均设金属屏蔽层,特别优选的铜丝屏蔽层,提高三芯中压电力电缆的金属屏蔽层传输短路电流的能力。
(3)1#阻水绕包层和2#阻水绕包层配合,确保铜丝屏蔽层可以嵌入到绕包层内部,可以有效减小疏绕铜丝间隙,防止浸入电缆内部的水分沿着疏绕铜丝间隙扩散,提高阻水性和抗水树性。
(4)综合运用两个阻水绕包层、铜丝屏蔽层、阻水绳,如此,当运用普通材质的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时,电缆依然具有纵向阻水性能,当电缆护套有损伤时,水沿着电缆轴向方向进入距离小,减小更换电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体,2、导体屏蔽层,3、绝缘层,4、绝缘屏蔽层,5、1#阻水绕包层,6、金属屏蔽层,7、填充,8、2#阻水绕包层,9、外护套,10、绝缘线芯,11、缆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阻水抗水树性的三芯中压电缆,其包括缆芯11,缆芯11外依次设有2#阻水绕包层8和外护套9,外护套9能够是塑料外护套,其中:
缆芯11由三根绝缘线芯10和阻水绳7绞合而成;
每根绝缘线芯10由导体1、导体屏蔽层2、绝缘层3、绝缘屏蔽层4、1#阻水绕包层5和金属屏蔽层6构成,且,导体1上三层共挤导体屏蔽层2、绝缘层3和绝缘屏蔽层4,绝缘屏蔽层4外依次设1#阻水绕包层5和金属屏蔽层6。
前述金属屏蔽层6优选铜丝屏蔽层。
如此,每根绝缘线芯10均包含1#阻水绕包层5和金属屏蔽层6,整个缆芯11外设有2#阻水绕包层8和外护套9。
采用上述结构的中压电力电缆,具有三芯结构,能广泛适用于中压电力电缆。三根绝缘线芯和阻水绳绞合成缆芯,使整个电力电缆具有高阻水性、高抗水树性。1#阻水绕包层和2#阻水绕包层配合,确保铜丝屏蔽层可以嵌入到绕包层内部,可以有效减小疏绕铜丝间隙,防止浸入电缆内部的水分沿着疏绕铜丝间隙扩散,提高阻水性和抗水树性。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或等效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50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