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前保防撞梁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4360.0 | 申请日: | 2014-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2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徐凤英;王洪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B60R19/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黄灿;安利霞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前保防撞梁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汽车前保防撞梁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技术的发展,在提高乘员安全的同时,行人碰撞保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设计中也对行人保护提出力更高的要求,并作为一项重要法规作为考核项之一,因此行人保护已经是主机厂的必争之项了。目前,如图1所示,常规防撞梁总成1′由常规防撞梁2′和常规吸能盒3′组成,有金属件冲压、滚压、焊接电泳等多种工艺及工序加工而成,制作步骤复杂,生产效率低;如图2所示,常规防撞梁1′与车架4一般通过焊接或镙栓连接,采用焊接不便于更换与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前保防撞梁总成,以解决现有防撞梁安全性能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前保防撞梁总成,所述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和吸能盒,所述防撞梁通过吸能盒与车架螺栓连接,所述防撞梁包括一级防护板,所述一级防护板与二级缓冲结构一端连接,所述二级缓冲结构呈弹簧状,所述二级缓冲结构另一端与四级防护梁连接,所述二级缓冲结构之间通过三级缓冲结构连接。
其中,所述一级防护板两端通过所述三级缓冲结构与所述二级缓冲结构连接,所述二级缓冲结构内设有三级缓冲结构。
其中,所述一级防护板的壁厚为4-6mm。
其中,所述二级缓冲结构的壁厚为3-5mm。
其中,所述三级缓冲结构的壁厚为2-4mm。
其中,所述四级防护梁的壁厚为7-9mm。
其中,所述防撞梁总成为长玻纤加强型PA66材质的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通过采用多级结构逐级吸能防撞梁,有效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同时保护了前舱内的部件;采用一次模具成型,简化了加工程序,安装便捷牢固;降低了成本,增大了外观造型的变换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防撞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常规防撞梁总成与车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车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常规防撞梁总成;
2′:常规防撞梁;
3′:常规吸能盒;
1:防撞梁总成;
2:防撞梁;
3:吸能盒;
4:车架;
5:一级防护板;
6:二级缓冲结构;
7:三级缓冲结构;
8:四级防护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对现有的防撞梁安全性能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前保防撞梁总成,所述防撞梁总成1包括防撞梁2和吸能盒3,所述防撞梁1通过吸能盒3与车架4螺栓连接,所述防撞梁2包括一级防护板5,所述一级防护板5与二级缓冲结构6一端连接,所述二级缓冲结构6呈弹簧状,所述二级缓冲结构6另一端与四级防护梁8连接,所述二级缓冲结构6之间通过三级缓冲结构7连接。
其中,所述防撞梁总成1为长玻纤加强型PA66(尼龙66树脂+40%长玻纤)材质的注塑成型的一体结构,所述防撞梁总成1包括防撞梁2和吸能盒3,所述防撞梁1通过吸能盒3与车架4螺栓连接,便于整体的安装拆卸与维修。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梁2包括一级防护板5,设在车架4的最前侧,起到缓冲的作用,所述一级防护板5的壁厚为4-6mm,优选的5mm,可以承受一定的碰撞。
其中,所述一级防护板5与二级缓冲结构6一端连接,所述二级缓冲结构6呈弹簧状,挤压变形,吸收碰撞能量,所述二级缓冲结构6的壁厚为3-5mm,优选的4mm。
进一步的,所述二级缓冲结构6之间通过三级缓冲结构7连接,同时所述二级缓冲结构6内也设有三级缓冲结构7,所述一级防护板5两端通过三级缓冲结构7与二级缓冲结构连接6。
其中,所述三级缓冲结构7具有一定的弹性,受到挤压也会发生变形,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断裂,所述三级缓冲结构7的壁厚为2-4mm,优选的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43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口腔护理组合物
- 下一篇:支架以及将支架插入递送导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