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速移动车辆的自动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4134.2 | 申请日: | 2014-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2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胡兰雄;陈千;王超超;王俊芳;李超;王冬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超 |
主分类号: | B60S13/00 | 分类号: | B60S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移动 车辆 自动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快速移动车辆的自动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快速移动车辆的自动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移车装置通过人力、螺旋传动或者液力的作用,给车轮提供水平方向上的夹紧力,从而实现车轮在垂直方向上离开地面。然后借助人力推动来实现车辆的移动。
例如发明专利号CN201220604635.9,此发明专利利用千斤顶的原理实现移车。发明专利号 CN2008100195639,则利用液压的方式来实现车辆的移动。以上移车方式,在起重的过程中操作复杂,需要人过多地参与,同时在移车的过程中难以实现车辆的准确定位,可能造成车辆的刮擦和损伤;对于较窄的停车位移车器难以放入;难以适应现在人们对于移车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移动车辆的自动化装置。
本发明包括支撑模块、起重模块和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模块由橡胶外壳、滚筒、角接触轴承、中间轴、轴支座以及u型支架组成。其中的橡胶外壳包裹在滚筒的外围,滚筒与中间轴通过两个角接触轴承相连。其中的中间轴加工成阶梯轴,其两端设计有定位平面。其中的中间轴置于两个轴支座上,轴支座焊接在u型支架上。所述的起重模块包括电液推杆、导向杆和固定螺栓。其中的电液推杆两端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导向杆两端上;其中的导向杆焊接在u型支架上;其中的导向杆由两段方钢组成,其中的两段方钢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个u型支架上。所述的驱动模块由麦克拉姆轮、轮轴、联轴器、驱动电机、轮轴支座以及电机支座组成。其中的麦克拉姆轮安装于轮轴上。其中的轮轴加工成阶梯轴,并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相连。其中的轮轴支座与电机支座焊接在u型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 实现自动起重,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2) 使用电液推杆进行起重,起重效果安全平稳;(3) 红外遥控控制车辆的精确移动及定位,避免了车辆刮擦;(4) 操作简单,易于掌握;(5) 移车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视图。
图2是本发明Ι处的放大图。
图3是麦克拉姆轮的主视图。
图4是麦克拉姆轮的左视图。
图5是中间轴的设计图。
图6是轮轴的设计图。
图7是导向杆的设计细节图。
在图中:1、驱动电机,2、电机支座,3、麦克拉姆轮,4、u型架,5、固定螺栓,6、橡胶外壳,7、联轴器,8、轮轴,9、导向杆,10、电液推杆,11、中间轴支座,12、滚筒,13、中间轴,14、角接触轴承。16、轮轴支座,17、方钢1,18、方钢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快速移动车辆的自动化装置。其中包括支撑模块、起重模块、和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模块由橡胶外壳6、滚筒12、角接触轴承14、中间轴13、轴支座4以及u型支架4。其中中间轴加工成阶梯轴,轴两端设计有定位平面,中间轴的具体设计见图5,中间轴13在整体中安装细节放大图见图2。其中的橡胶外壳6包裹在滚筒12的外围,滚筒12与中间轴13通过两个角接触轴承14相连。其中的中间轴13置于两个轴支座11上,轴支座11焊接在u型支架4上。所述的起重机构包括电液推杆10、导向杆9和固定螺栓5。其中的电液推杆10通过固定螺栓5固定在导向杆9上,其中的导向杆9焊接在u型支架4上,导向杆处方钢配合细节图见图7。所述的驱动模块由麦克拉姆轮3、轮轴8、联轴器7、驱动电机1、轮轴支座16以及电机支座2组成。其中的麦克拉姆轮3置于轮轴8上。其中的轮轴8加工成阶梯轴,具体设计图纸见图6。其中轮轴8通过联轴器7与驱动电机1相连。其中的轮轴支座16与电机支座2焊接在u型架4上。
将本装置置于四轮轿车单个轮胎下。当电液推杆缩短时,导向杆9中的方钢17、方钢18互相滑动,滚筒12与轮胎开始接触、挤压,并在橡胶外壳6作用下开始滚动,促使轮胎起升。当四个本发明装置同时作用,便可将整车抬起。
当车辆被抬起时,通过控制每个驱动电机带动同轴相连的麦克拉姆轮转动,实现车辆整体的移动。当车辆到达目的地后,电液推杆伸长时,滚筒12与轮胎脱离接触,促使轮胎降落,从而实现整车的降落,完成整个车辆移动的工作流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超,未经李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41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夜光风筝
- 下一篇:一种防火性好的节能型墙体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