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絮凝剂多点添加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63314.9 | 申请日: | 2014-04-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3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峰;李民菁;万兵;李少帅;李军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东大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21/01 | 分类号: | B01D21/01 |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严艳丽 |
| 地址: | 45247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絮凝 多点 添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絮凝剂多点添加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铝土矿选矿过程中,原矿经过球磨机磨矿后,200目以下物料达到90%以上,经过浮选过程选别后,超细颗粒的尾矿浆进入沉降槽进行沉降、浓缩,浓缩后物料经过压滤机脱水后进行堆存。在沉降工序中,沉降分离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通常的做法是因为尾矿浆不能在沉降槽正常分离而加大絮凝剂添加量,但絮凝剂添加量过大后将产生两个方面的不良影响:一方面会导致垮槽事故,另一方面会造成沉降槽内有机物含量偏高,矿浆变得更加粘稠,降低沉速,最终迫使系统断料停车,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目前在尾矿浆的沉降、浓缩过程中,往往只注重选择好合适的絮凝剂,却忽略了絮凝剂添加方式,所以,即使絮凝剂在实验室试验时效果非常明显,但用在工业生产使用中往往得不到满意的效果,主要原因为絮凝剂未能与矿浆充分的混合均匀,因此,如何使絮凝剂与矿浆充分混合均匀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絮凝剂多点添加装置,可有效解决絮凝剂与物料混合不均匀,絮凝剂添加量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中心分药器上装有相连通的进药管,中心分药器侧壁上均布有和支管一端相连通的出孔,出孔至少有2个(图中给出4个),支管另一端与置于中心分药器外周的外圈环形管相连通,构成框架式结构,支管和外圈环形管各自的上面、下面、左侧、右侧均布有加药孔。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实现了絮凝剂多点添加,解决物料与絮凝剂混合不均匀的现象,是絮凝剂添加方式上的创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由图1-图2给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中心分药器3上装有相连通的进药管5,中心分药器3侧壁上均布有和支管2一端相连通的出孔,出孔至少有2个(图中给出4个),支管另一端与置于中心分药器外周的外圈环形管1相连通,构成框架式结构,支管和外圈环形管各自的上面、下面、左侧、右侧均布有加药孔4。
所述的进药管5垂直装在中心分药器3上面;所述的中心分药器3为圆形盒体或方形盒体,高度为60mm;所述的支管2为圆形或方形管体,长度为320mm,支管2为圆形时,直径为25mm;所述的支管2的两端分别垂直装在中心分药器和外圈环形管的侧壁上;所述的进药管5的直径为25mm,高度为400mm;所述的中心分药器3为圆形时,直径为100mm;所述的出孔置于中心分药器3侧壁下部;所述的出孔有4个,与出孔相连通的支管2,每相邻的两个支管之间夹角为90度;所述的加药孔4的直径为4mm,有360个,每两个相邻的加药孔之间的间距为40mm。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絮凝剂先由进药管5进入中心分药器3,再由中心分药器3均匀进入支管2内,最后由支管流向外圈环形管1,絮凝剂最终由支管2与外圈环形管1上的共360个加药孔4进入外置混料箱中与料浆混合均匀,达到多点添加混匀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际使用效果好,能有效降低沉降槽等沉降设备中絮凝剂的添加量,并且解决了絮凝剂与物料混合不均匀的问题,增大沉降槽等沉降设备产能,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东大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东大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33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平流垂直排泥沉淀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海藻碘萃取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