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节能灯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62581.4 | 申请日: | 2014-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1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 发明(设计)人: | 黄尔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蓝蓝高科技节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J61/52 | 分类号: | H01J61/52;H01J61/35;H01J61/42;H01J61/3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鲤***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节能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特别涉及一种改进型节能灯。
背景技术
支架类灯具在广泛的商业、工业领域中普遍使用,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有些客户要求节电效率更高一些的时候,就会因为专注于节电效果而达不到理想的照明效果,为了达到理想的照明效果而节电效率就打了一个折扣,影响客户投资回报周期,因而客户投资购买节能灯具的信心不足;同时其使用寿命也在过热或过冷的环境温度下大大缩短。同时普通照明管在安全上没有防爆装置,导致在人群、仓储区不能直接使用;在裸露的恶劣环境下,还需损耗电能加大来维持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照明效果好、节能效率高、使用寿命长、高散热的改进型节能灯。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为:一种改进型节能灯,包括发光灯管和设于发光灯管两端的灯头,所述灯头内设有镇流电路和启辉电路,所述灯头外还设有与市电连接的电极,还包括外接冷端和透明玻璃套管,所述外接冷端为一细长玻璃管,所述外接冷端的管外壁设有荧光粉层,所述外接冷端穿设于发光灯管内部轴线上且外接冷端的两端头分别穿出灯头,所述外接冷端穿出灯头的部分与灯头外的电极相垂直且该穿出灯头的部分与灯头的端面贴近,所述透明玻璃套管套设于发光灯管上,所述透明玻璃套管与发光灯管分体式设置,所述透明玻璃套管顶部内壁上设有反光层。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透明玻璃套管顶部内壁上的反光层由顶部延伸至与中轴线齐平的两侧边上。
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反光层为纳米反光涂层。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透明玻璃套管为防爆玻璃套管。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发光灯管内部设置外接冷端,同时在外接冷端的外壁上设置荧光粉层,在发光灯管顶部内上套设透明玻璃套管,在透明玻璃套管顶部内壁设置反光层,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节能灯可通过外接冷端上的荧光粉层快速启动到发光稳定和提高亮度,通过在透明玻璃套管顶部设置反光层可将灯管的光线集中照明,提高照度,同时通过外接冷端对灯管进行散热,通过透明玻璃套管可有效防止灯管破裂后碎片四射,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节能灯与现有的日光灯相比节电率高达65%,照度提升30%,散热效果好同时延长使用寿命两千小时以上,且本实用新型造价成本低,可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本实施例公开的改进型节能灯,包括发光灯管1和设于发光灯管1两端的灯头以及外接冷端2和透明玻璃套管3,所述灯头内设有镇流电路和启辉电路,所述灯头外还设有与市电连接的电极,所述外接冷端2为一细长玻璃管,所述外接冷端2的管外壁设有荧光粉层,所述外接冷端2穿设于发光灯管1内部轴线上且外接冷端2的两端头分别穿出灯头,所述外接冷端2穿出灯头的部分与灯头外的电极相垂直且该穿出灯头的部分与灯头的端面贴近,所述透明玻璃套管3套设于发光灯管1上,所述透明玻璃套管3与发光灯管1分体式设置,所述透明玻璃套管3顶部内壁上设有反光层4,所述透明玻璃套管3顶部内壁上的反光层4由顶部延伸至与中轴线齐平的两侧边上,所述反光层4为纳米反光涂层,所述透明玻璃套管3为防爆玻璃套管。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发光灯管内部设置外接冷端,同时在外接冷端的外壁上设置荧光粉层,在发光灯管顶部内上套设透明玻璃套管,在透明玻璃套管顶部内壁设置反光层,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节能灯可通过外接冷端上的荧光粉层快速启动到发光稳定和提高亮度,通过在透明玻璃套管顶部设置反光层可将灯管的光线集中照明,提高照度,同时通过外接冷端对灯管进行散热,通过透明玻璃套管可有效防止灯管破裂后碎片四射,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节能灯与现有的日光灯相比节电率高达65%,照度提升30%,散热效果好同时延长使用寿命两千小时以上,且本实用新型造价成本低,可广泛推广应用。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蓝蓝高科技节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蓝蓝高科技节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25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衬底固定夹具
- 下一篇:一种2KW/2450MHz连续波磁控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