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井作业用自动灌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2454.4 | 申请日: | 2014-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9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军;王仁前;陈绍维;刘芳海;黄显娥;郝建广;周益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滨南采油厂 |
主分类号: | E21B21/08 | 分类号: | E21B21/08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刘亚宁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井 作业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气井开采作业用的一种流体注入装置,具体说涉及一种油井作业用的自动灌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油水井实施井下作业施工的井控灌入液体积是根据地层压力、静液面、静液面以下管柱体积及邻井注水、注汽等数据,在确保该井即不发生井溢又不污染地层的前提下,经过精确计算得出。
然而,现场采用“储液罐”依靠手动操作阀门控制灌液,虽然能够控制井控灌入液总体积与起出管柱总体积相等,但是在上起管柱过程中井控灌入液体积难以与起出管柱体积相匹配,致使井内液面忽高忽低,不仅易导致灌入液进入油层,引发粘土膨胀堵塞渗流通道,造成井下作业施工后地层污染,而且易导致井控灌液不及时,引发井控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油井作业用自动灌液装置,在实施井下作业起管柱施工时,能自动、连续、精确控制井控灌入液体积与起出管柱体积时时相匹配,从而避免因井内液面忽高忽低导致的地层污染及因井控灌液不及时引发的井控隐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油井作业用自动灌液装置包括储液装置以及位于储液装置下方的注入装置,所述储液装置为顶部开口底部设置有隔板的容器,储液装置底部设置有进液口,注入装置内腔设置有至少一个主灌液箱,主灌液箱通过进液口与储液装置连通,液体能通过进液口进入主灌液箱,在主灌液箱与进液口之间设置有进液阀,主灌液箱底部还设置有出液口与出液阀,进液阀与出液阀均与气路管线相连,排气连管穿过储液装置通过设置在主灌液箱上的排气口与主灌液箱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注入装置内腔还设置有通过连通阀Ⅰ、连通阀Ⅱ与主灌液箱相互连通的辅灌液箱Ⅰ和辅灌液箱Ⅱ。
所述的辅灌液箱Ⅰ、辅灌液箱Ⅱ分别通过排气口与排气管线相连。
所述的进液阀与出液阀均为气压控制阀,进液阀在气压作用下关闭,无气压时保持常开状态;出液阀在气压作用时打开,无气压作用时保持常关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有能自动、连续、精确控制井控灌液的注入装置,当控制气压上起管柱时,气压沿气路管线控制井控自动灌液装置的进液阀关闭,同时,打开出液阀将与起出管柱相同体积的井控灌入液灌入井内,从而达到自动、连续、精确控制井控灌液,有效避免因井内液面忽高忽低导致的地层污染及因灌液不及时引发的井控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油井作业用自动灌液装置纵向A-A剖面图。
图2 是油井作业用自动灌液装置纵向B-B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如剖面图1、2所示,作业用自动灌液装置包括储液装置1以及位于储液装置下方的注入装置2,储液装置1为顶部开口底部设置有隔板的容器,储液装置1底部设置有进液口8,注入装置2内腔设置有主灌液箱3,主灌液箱3通过进液口8与储液装置1连通,液体能通过进液口8进入主灌液箱3,在主灌液箱3与进液口8之间设置有进液阀15,主灌液箱3底部还设置有出液口9与出液阀16,进液阀15与出液阀16均与气路管线17相连,在油井作业过程中,通过开启、关闭气压,来控制进液阀15与出液阀16的关闭或开启,从而达到自动、连续灌液的目的。排气连管14穿过储液装置1通过设置在主灌液箱3上的排气口11与主灌液箱3相连通。
进液阀15是一个气压控制阀,一侧连接气路管线17,其在气压作用下关闭,无气压作用保持常开状态;出液阀9是一个气压控制阀,一侧连接气路管线17,其在气压作用下打开,无气压作用保持常关状态。
注入装置2内腔还设置有通过连通阀6与主灌液箱3相互连通的辅灌液箱Ⅰ4和辅灌液箱Ⅱ5;主灌液箱3是用钢板焊接成的密闭箱体,其容积等于φ73mm管柱中单根油管体积;辅灌液箱Ⅰ4也是用钢板焊接成的密闭箱体,其上面留有辅灌液箱Ⅰ排气口12与排气连管14连接,侧面下部通过连通阀 6与主灌液箱3连通,其容积加上主灌液箱3容积等于φ114mm管柱中单根油管体积;辅灌液箱Ⅱ5也是用钢板焊接成的密闭箱体,其上面留有排气口13与排气连管14相连接,侧面下部通过连通阀Ⅱ7与主灌液箱3连通,其容积加上主灌液箱3容积等于φ89mm管柱中单根油管体积。排气连管14是用钢制圆管连接而成,其初端分别与主灌液箱进排气口11、辅灌液箱Ⅰ4排气口Ⅰ12、辅灌液箱Ⅱ5排气口Ⅱ13相连,终端为出气口10且高于储液装置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滨南采油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滨南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24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