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用箱型梁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1403.X | 申请日: | 2014-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4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明;金武雷;李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
主分类号: | B63B9/00 | 分类号: | B63B9/00;B63B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李之壮;仇蕾安 |
地址: | 43006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用箱型梁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工程船体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用箱型梁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箱型梁在船舶工程中,往往用于提高船舶的总强度和甲板大开口矿砂船或集装箱船的扭转强度。箱型梁在提高总强度和扭转强度的同时,同样也要满足局部强度的要求。因此需要建立从主船体到箱型梁的连接结构,来保证船体的局部强度,使得局部应力分布均匀。并且连接结构要方便施工,空间利用率高,美观整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设计一种船用箱型梁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能有效地降低船舶局部应力大小,并且空间利用率高,整齐美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船用箱型梁连接结构,包括箱型梁壁板、箱型梁底板、连接结构腹板、连接结构面板;
其中,所述连接结构腹板和连接结构面板均为两块;所述连接结构腹板分为平直段和弧形段;
其连接关系在于:所述箱型梁壁板的一侧边焊接在主船体甲板的下端面处,所述箱型梁壁板的另一侧边与所述箱型梁底板的一侧边焊接,所述箱型梁底板的另一侧边焊接在主船体外板的内壁处;两块所述连接结构腹板平直段分别焊接在所述箱型梁壁板和箱型梁底板上,两块所述连接结构腹板的弧形段分别与主船体横梁的腹板和主船体肋骨的腹板连接,两块所述连接结构面板分别焊接在两块所述连接结构腹板的弧形段处,并分别与主船体横梁的面板和主船体肋骨的面板连接在一起。设计中,将所述连接结构与主船体一起设计,将连接结构并入到主船体横梁和主船体肋骨中,使连接结构与主船体成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连接结构不仅能够满足安装、使用、维护要求及相关的力学性能要求,而且具有良好的施工工艺性。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将主船体和箱型梁牢固连接,且在主船体和箱型梁上都不会出现应力集中点,应力分布均匀。连接结构外形曲线光顺,占用空间小,突出曲线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维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剖面图。
其中:1-箱型梁壁板;2-箱型梁底板;3-箱型梁纵骨;4-连接结构腹板;5-连接结构面板;6-主船体横梁;7-主船体肋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船用箱型梁连接结构,包括箱型梁壁板1、箱型梁底板2、连接结构腹板4、连接结构面板5;
其中,所述连接结构腹板4和连接结构面板5均为两块;所述连接结构腹板4分为平直段和弧形段;
其连接关系在于:所述箱型梁壁板1的一侧边焊接在主船体甲板的下端面处,所述箱型梁壁板1的另一侧边与所述箱型梁底板2的一侧边焊接,所述箱型梁底板2的另一侧边焊接在主船体外板的内壁处;两块所述连接结构腹板4平直段分别焊接在所述箱型梁壁板1和箱型梁底板2上,两块所述连接结构腹板4的弧形段分别与主船体横梁6的腹板和主船体肋骨7的腹板连接,两块所述连接结构面板5分别焊接在两块所述连接结构腹板4的弧形段处,并分别与主船体横梁6的面板和主船体肋骨7的面板连接在一起。设计中,将所述连接结构与主船体一起设计,将连接结构并入到主船体横梁6和主船体肋骨7中,使连接结构与主船体成为一体。
所述连接结构腹板4平直段的长度为25mm。
在所述箱型梁壁板1和箱型梁底板2上设有箱型梁纵骨3。可以进一步提高主船体的总强度。
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结构腹板4的弧形段的半径等于所述主船体横梁6腹板高度或主船体肋骨腹板高度的3倍。即附图2中R=3H,r=3h。所述连接结构腹板4平直段焊接在所述箱型梁壁板1上时,平直段自由端面与所述箱型梁纵骨3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所述连接结构腹板4平直段焊接在所述箱型梁底板2上时,平直段自由端面与所述箱型梁纵骨3位于同一铅直线上。连接结构腹板4和连接结构面板5的规格与材料都与相连部位的主船体横梁6或主船体肋骨7保持一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未经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14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