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释放远红外线的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1295.6 | 申请日: | 2014-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0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赖建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赖建飞 |
主分类号: | H05B3/00 | 分类号: | H05B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周鲜艳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释放 红外线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尤指一种于加热时可自主释放远红外线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消费型加热电器,如电热水器、热水瓶、饭锅、电热炉…等,通常利用电流通过电阻丝之类的加热模块(例如其可以加热管或加热棒等形式存在)产生的热能,以对载体内如水、食物一类的物质进行加热。然而利用这种结构进行加热的电器其升温的速度相当缓慢,且为了保护加热管或加热棒,通常在载体以及加热管之间必须另外设置导热隔板或隔离组件。
另一方面,随着健康意识抬头,对于消费型电器在加热时,对于水或食物的处理是否具有附加的健康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现有的加热电器仅仅提供了加热的功用,并未进一步产生对被加热物有益的处理。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在光频谱中,目前已证实远红外线能够提高物质分子中活性化的能量,其能迅速被人体吸收,并带来相当多样化的生理效益。远红外线也能令水分子活化,改变分子密度,使水分子更容易被吸收。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以简便的结构设计让可释放远红外线的加热装置能应用在加热电器中。
为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释放远红外线的加热装置,用来加热一加热载体,该加热装置包含有一座体、一反射片以及一加热器。该座体具有一容置部,该反射片设置于该座体的该容置部上,该加热器设置于该容置部上。该加热器且与该反射片具有一间隔。该加热器用来产生热以及远红外线,该加热器以直接接触的方式将所产生的热以及远红外线沿一第一方向传导至该加热载体,且将所产生的热以及远红外线的光频谱沿一第二方向传导至该反射片,并由该反射片沿该第一方向反射至该加热载体。其中该反射片设置于该加热器之一第一侧,该加热载体设置于该加热器相对该反射片之一第二侧,且该加热载体与该加热器的该第二侧接触。
优选地,其中该座体包含一换热器,设置于该容置部内,该加热载体承载于换热器上。
优选地,其中该换热器为金属或二氧化硅以及三氧化二铝….等所组合而成的材质,用来吸收该加热载体的余热以及将所吸收的热传导至该加热载体。
优选地,其中该间隔不小于0.1cm。
优选地,其中该加热器产生的表面温度至少大于400℃。
优选地,其中该反射片为金属或二氧化硅以及三氧化二铝….等所组合而成的反射片,镀于该容置部上。
优选地,其中该加热器包含一加热管以及一石英包覆体。该加热管于加热时产生远红外线,该石英包覆体包覆于该加热管外。
优选地,其中该加热器为直管、U型管或C型管。
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在不需要过于复杂的结构下,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可满足快速加热、热转换效率高,且同时自主释放远红外线可对被加热物产生有益的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加热装置用来加热一加热载体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设置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器的示意图。
图4为第3图中的加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器其它实施例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说明书及后续的申请专利范围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组件。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后续的申请专利范围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后续的请求项当中所提及的「包含」系为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此外,「耦接」或「连接」一词在此系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气或结构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连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该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气/结构连接于该第二装置,或透过其它装置或连接手段间接地电气/结构连接至该第二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赖建飞,未经赖建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12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