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细粉自动混合灌装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1012.8 | 申请日: | 2014-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5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何建东;李士林;胡德强;周洪昌;田伟;徐涛;张德春;闪恩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皖淮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1/16 | 分类号: | B65B1/16;B65B1/28;B65B1/32;B65B57/00;B65G65/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12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细 自动 混合 灌装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细粉自动混合灌装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微细粉的混合灌装主要采用人工上料、人工灌装方式进行生产,生产工房粉尘浓度大,对操作工人的健康有较大影响。而由于微细粉在混合灌装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粉尘,所以普通的灌装设备并不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灌装工序均由计算机控制,在密封条件下进行操作,可有效的控制粉尘浓度,减小污染的微细粉自动混合灌装设备。
一种微细粉自动混合灌装设备,包括提升机,所述提升机的提升支架呈倾斜状,其上设有可沿提升支架往复移动投料机,所述提升支架的底端设有可将微细粉物料倒入投料机的倒包机;当所述投料机位于提升支架顶端时,下方依次对应设有相贯通且均呈漏斗形的中间包、混合机及成品包,所述中间包的出料口插设在混合机的顶部侧开口处,所述混合机的顶部中心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带动混合机中的绞龙实现微细粉物料混合,所述成品包的出料口下方设有灌装机,所述灌装机中的包装桶依次排列在输送线上,所述成品包的出料口处设有传感器,当对应包装桶落入到传感器范围时,成品包出料口落料,完成灌装。
所述倒包机包括倒包机底板以及可沿倒包机底板一端旋转的倒包板,通过调整倒包板与包机底板之间的夹角可完成倒料及结束倒料。
所述微细粉自动混合灌装设备中的各个设备均采用PLC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运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控制微细粉在混合灌装时的粉尘浓度,减小污染和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微细粉自动混合灌装设备,包括提升机1,所述提升机1的提升支架11呈倾斜状,其上设有可沿提升支架11往复移动投料机2,所述提升支架11的底端设有可将微细粉物料倒入投料机2的倒包机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倒包机3包括倒包机底板31以及可沿倒包机底板31一端旋转的倒包板32,将物料带放在倒包板32上,通过调整倒包板32与包机底板31之间的夹角,便可完成倒料及结束倒料。
所述投料机2位于提升支架11顶端时,下方依次对应设有相贯通且均呈漏斗形的中间包4、混合机5及成品包6,所述中间包4的出料口插设在混合机5的顶部侧开口处,所述混合机5的顶部中心安装有电机51,所述电机51通过带动混合机5中的绞龙52实现微细粉物料混合。
所述成品包6的出料口下方设有灌装机7,所述灌装机7中的包装桶71依次排列在输送线72上,所述成品包6的出料口处设有传感器,当对应包装桶71落入到传感器范围时,成品包6出料口落料,完成灌装。
实施例2
所述微细粉自动混合灌装设备中的各个设备均采用PLC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运行控制,具体为:
1、投料
投料机2中设有称重仪,每种物料达到设定重量时,PLC自动控制系统系统自动提示停止倒包机3,投料机2自动完成上料程序。
2、混合
当自动上料完成后,投料机2提升至排料位置后自动排料至中间包4,待投料机2排料结束后下落,中间包4进料口关闭,排料口打开,将物料放入混合机5中开始物料混合。混合机5按设定的混合时间开始计时,到达设定的时间混合机5排料,排料完毕混合机门自动关闭准备下一个流程。
3、灌装
当物料混合完成并经混合机5排放于成品仓等待灌装。设置灌装重量后,操作人员可按图示方向依次放置空包装桶,自动线开始自动灌装作业。灌装全过程采用局部真空,负压灌装技术,有效解决了粉尘问题。
实施例3
为了提高生产厂房的洁净度,也可在微细粉自动混合灌装设备的周围放置一组以上的除尘器8,以及用于提高动力的空气压缩机9。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皖淮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淮南皖淮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10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直径压力容器包装机
- 下一篇:一种油豆腐自动加工设备下料装置中的送箱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