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上引连铸机的下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0719.7 | 申请日: | 2014-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92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树泉;龚朝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致卓精密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08 | 分类号: | B22D11/08;B22D11/14 |
代理公司: | 佛山东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7 | 代理人: | 詹仲国 |
地址: | 5282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引连铸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引连铸机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上引连铸生产线的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PCB板的制程中,历经内层板的线路制作、多层压合及机械钻孔后,为了使钻孔形成导通的状态,须再进行除胶渣、除毛头及化学铜的程序,生成一薄铜层。尔后,透过电解镀铜的方式来进行一次镀铜及二次镀铜,增加铜层厚度以强化导孔的导电效果。磷铜球即为用于一次铜及二次铜的关键材料。在磷铜球的生产工艺中,一般需要经过熔炼上引连铸、轧球、抛光、清洗和包装等工序。上引连铸是一种连续铸造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金属熔液冷却结晶的机理,从熔融的金属或合金熔液中缓慢连续地抽出具有一定形状的固态金属线材等。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可直接从熔融的金属或合金溶液中制取连续的线材或板材,无需经过铸造、挤压、拉拔、轧制等加工过程,缩短了加工周期,降低了加工过程的污染及消耗,连续生产能力大,单炉生产能力可达600kg/h,甚至能生产连续的线材。在结构上,主要由熔化系统、熔液液面跟踪系统、熔液冷却结晶系统、牵引系统和收线系统组成,由牵引系统从熔化系统中抽出金属线材,并由收线系统对金属线材进行回收,整个过程采用的都是自动化,生产效率高。但是,缺点是现有的上引连铸生产线一般都是通过人工进行下料,工人将需要熔铸的金属板搬运到熔炼炉的顶部,插入顶部的下料口进行下料,由于金属板一般都较重,依靠工人手工操作,工人劳动强度大,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传动平稳的上引连铸机的下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上引连铸机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在上引连铸机的熔炼炉上方的环形支架、天车,熔炼炉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位于环形支架下方,天车活动设置在环形支架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环形支架采用工字型钢,天车的滚轮活动设置在工字型钢的两侧凹槽内,使天车的滚轮能沿工字型钢的两侧凹槽移动。
所述环形支架的中部设置有多根横梁,横梁的顶部连接有与横梁垂直的纵向连接杆件,用于加固环形支架的支撑,以防止环形支架在吊装工件时发生变形。
所述纵向连接杆的两端设置有定位板,定位板垂直固定于环形支架上。
所述引连铸机的熔炼炉上方设置有两台线材牵引机,环形支架固定在两台线材牵引机之间。
所述环形支架由两侧平行设置的直槽钢件和两直槽钢件两端连接的弧形槽钢构成。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熔炼炉顶部的两台线材牵引机之间设置环形支架和天车,作为移动待熔炼的金属工件的装夹下料机构,解决了传统工艺中需要人工上料所带来的安全系数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熔炼炉2、环形支架3、天车4、横梁5、纵向连接杆件6、线材牵引机7、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作进一步的详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上引连铸机的下料装置,它包括设置在上引连铸机的熔炼炉1上方的环形支架2、天车3,天车3活动设置在环形支架2上。环形支架2采用工字型钢,天车的滚轮活动设置在工字型钢的两侧凹槽内,使天车的滚轮能沿工字型钢的两侧凹槽移动。环形支架2的中部设置有多根横梁4,横梁4的顶部连接有与横梁垂直的纵向连接杆件5,用于加固环形支架的支撑,以防止环形支架在吊装工件时发生变形。纵向连接杆的两端设置有定位板,定位板垂直焊接于环形支架上,对环形支架的整体起到加固作用。本实施例中,引连铸机的熔炼炉1上方设置有两台线材牵引机6,环形支架固定在两台线材牵引机之间。熔炼炉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7,进料口7位于环形支架下方。环形支架2由两侧平行设置的直槽钢件和两直槽钢件两端连接的弧形槽钢构成。
使用过程中,通过人工控制天车,使其沿着环形支架循环移动,以实现需要熔炼的金属板材的吊装与下料工序,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搬运,大幅度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由于环形支架呈环形,可同时容纳至少两台天车,更加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致卓精密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致卓精密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07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