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型空肠营养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0390.4 | 申请日: | 2014-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0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郁慧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市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孙家丰 |
地址: | 314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空肠 营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一种螺旋型空肠营养管的结构。
背景技术
螺旋型空肠营养管包括一根软性的管体、灌液嘴和头部,头部的前端密封,头部的侧壁上有出液孔。螺旋型空肠营养管用于胃管鼻饲困难而小肠的功能还存在的患者,螺旋型空肠营养管前部成螺旋形,可经胃肠的蠕动进入小肠,将营养液直接送入小肠。螺旋型空肠营养管管体的材质较软,插入时需要在管体内插入导引钢丝帮助,但即使使用了导引钢丝,螺旋型空肠营养管的前部仍然成弯钩形,由于人体的咽部形状较复杂,螺旋型空肠营养管易进入咽部其他部位而不易进入食道,特别是昏迷的患者,易造成插管失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改进结构的螺旋型空肠营养管,应用于已留置了胃管的患者,可提高插管的成功率。
这种螺旋型空肠营养管包括管体、灌液嘴和头部,灌液嘴与管体的后端相连,头部固定在管体的前端,头部的前端密封,头部的侧壁上有出液孔,管体的壁上接近头部处有第一个操作孔,管体的壁上离头部90~100cm处有第二个操作孔。
这种结构的螺旋型空肠营养管插管时,可先利用留置在患者体内的胃管将导引钢丝插入胃内,再依靠螺旋型空肠营养管上的两个操作孔将螺旋型空肠营养管套在导引钢丝上,令螺旋型空肠营养管沿导引钢丝插入患者体内,从而保证插管成功。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型空肠营养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这种螺旋型空肠营养管包括管体1、灌液嘴2和头部3,灌液嘴与管体的后端相连,头部固定在管体的前端,头部的前端密封,头部的侧壁上有出液孔4。管体1的壁上接近头部处有第一个操作孔5,管体的壁上离头部90~100cm处有第二个操作孔6。
这种结构的螺旋型空肠营养管,插管时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在患者的鼻翼部位剪断胃管;
2、取下导引钢丝尾端的导丝帽,将导引钢丝的前端插入患者体内的胃管内,直至导引钢丝进入体内的长度比体内胃管的长度稍短,导引钢丝的前端进入胃内,此时导引钢丝在患者体内的长度约为50cm;
3、沿导引钢丝将剩余的胃管从体内拔出,并从导引钢丝的尾端移除;
4、将导引钢丝的尾端插入螺旋型空肠营养管的第一个操作孔5中,使螺旋型空肠营养管套合到导引钢丝上,待到导引钢丝的尾端到达螺旋型空肠营养管上的第二个操作孔6处时,令导引钢丝的尾端从螺旋型空肠营养管上的第二个操作孔6中伸出;
5、继续将螺旋型空肠营养管沿导引钢丝插入患者体内,直到足够的长度(90cm左右),再将导引钢丝从螺旋型空肠营养管内拔出;
6、用胶布将螺旋型空肠营养管上的第二个操作孔6封闭,使封闭后的第二个操作孔无渗漏,将螺旋型空肠营养管固定好,操作即告完成。
因为胃管的前端为直型,且有一定的硬度,较易插入,利用留置在患者体内的胃管将导引钢丝插入胃内,再依靠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型空肠营养管上的两个操作孔将螺旋型空肠营养管套在导引钢丝上,沿导引钢丝插入患者体内,从而保证插管成功,置入成功率可达100%,并可减少置管过程中的并发症。
螺旋型空肠营养管长度一般为145cm,直径3.3mm,导丝长度也是145cm,直径约1mm。第一个操作孔5和第二个操作孔6的直径可以为1.2~1.5mm。螺旋型空肠营养管头部的长度约为12mm,第一个操作孔5与头部相距可为5mm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市第一医院;,未经嘉兴市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03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