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余热回收和补燃一体化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59399.3 | 申请日: | 2014-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38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单鲁良;王华;陈枫;赵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燃控科技热能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18 | 分类号: | F22B1/18;F22B31/00;F23C5/0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涂洁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余热 回收 一体化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余热锅炉,具体的说是一种余热回收和补燃一体化锅炉。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的余热回收及补燃设备多为分体式结构,用独立的补燃设备生成足够的烟气,以满足后面余热锅炉的需要,产生足够的蒸汽。余热回收及补燃设备二个设备是各自独立运行,绝热的补燃设备纯为烟气发生器,没有受热面,跟其他回路的余热烟气汇合后再进入余热锅炉,或是根据受热面的情况分段进入各受热段。
此种思路在较大型余热锅炉上是适宜的,但是对于中小型余热回收设备而言,尤其是燃油燃气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时,则存在系统复杂,结构臃肿,热量损失大等缺点。并且由于要将补燃烟气与余热烟气汇合再送送入余热锅炉,这就要求余热尾气和补燃的烟气压力相近,从而使操作控制更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体积小、换热效率高、安全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的余热回收和补燃一体化锅炉。
技术方案包括锅壳,还包括位于锅壳内的炉胆、以及位于炉胆上方的多根对流烟管,所述多根对流烟管的出口与锅壳后端壁面上的烟气出口连通,所述锅壳内还设有中心回燃室,所述中心回燃室分别与炉胆及多根对流烟管的入口连通,所述中心回燃室还与锅壳前端壁面上的燃油或燃气喷口连通;所述锅壳内还布置有多根余热回收烟管,所述余热回收烟管的两端分别与锅壳上的余热尾气入口和余热尾气出口连接。
所述中心回燃室的前端壁面与锅壳前端壁面具有间隙。
所述炉胆的后端壁面经支撑管与锅壳的后端壁面连接。
本申请锅炉将补燃设备和余热锅炉合为一体,兼具余热回收和补燃的功能,余热尾气进入余热回收烟管中与锅水换热,补燃设备(即燃烧器)产生的烟气经炉胆、中心回燃室和对流烟管与锅水换热,两者互不干涉。由于补燃设备产生的烟气与余热尾气分别进入同一锅炉中的不同管道进行换热,因而不用考虑两者的压力问题,简化了控制难度。为改善及优化补燃设备换热效果,补燃设备产生的烟气的管道回路采用两回程全湿背中心回燃式,通过将中心回燃室布置在锅壳内,使中心回燃室与高温火焰、烟气接触部位全都被水包围,避免了中心回燃室置于锅炉外干烧的问题,也有效提高了锅炉整体的换热效果,锅炉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大大提高;由于中心回燃室布置的改变,使得对流烟管与锅壳内的中心回燃室直接连接,而不用固定在锅壳的前端壁面上,产生的热量能被锅水直接吸收,避免了连接处热应力不均带来的各种问题;将中心回燃室置于炉胆的前方,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燃烧的火焰前端直接冲刷中心回燃室,同时也使炉胆内产生的高温烟气在炉胆内就形成一次180度的折返进入中心回燃室,然后再在中心回燃室内进行一次180度折返进入对流烟管,烟气的行程更长,提高了换热效率。中心回燃室的前端壁面与锅壳的前壁壁面保持一定的间隙,间隙间流通的锅水能够及时带走热量,进一步提高换热,减少烧损问题的发生。所述燃油或燃气喷口内可装入燃烧器的燃烧筒。所述支撑管用于支撑炉胆,使其牢固的支撑在锅壳内。
本实用新型锅炉兼具余热回收和补燃功能,使用灵活,对系统变工况的适应能力强,操作控制简单、结构简单、体积小、换热效率高、热量损失小、安全稳定性好、有效保证了密封效果,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中心回燃室、2-炉胆、3-对流烟管、4-锅壳、5-余热回收烟管、6-余热尾气出口、7-烟气出口、8-支撑管、9-燃烧器、10-燃油或燃气喷口、11-余热尾气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参照图1,本发明锅炉将余热回收和补燃一体化,锅壳4内设有炉胆2,所述炉胆2的上方设有多根对流烟管3,所述多根对流烟管3的出口与锅壳4后端壁面上的烟气出口7连通,所述锅壳4内还设有中心回燃室1,所述中心回燃室1分别与炉胆2及多根对流烟管3的入口连通,所述中心回燃室1还与锅壳4前端壁面上的燃油或燃气喷口10连通,燃油或燃气喷口10内可插入燃烧器9的燃烧筒。所述中心回燃室1的前端壁面与锅壳4前端壁面具有间隙L,间隙优选不少于18.9cm。所述炉胆2的后端壁面经支撑管8与锅壳4的后端壁面连接。所述锅壳4内还设有多根平行的余热回收烟管5,所述多根余热回收烟管5的两端分别与锅壳的余热尾气入口11和余热尾气出口6连通。
工作原理:
锅炉内的余热和补燃过程可根据需要同时进行,也可以择一进行,非常灵活。
一方面,余热尾气由余热尾气入口11进入锅壳4内的余热回收烟管5与锅水进行换热后然后由余热尾气出口6排出;
另一方面,需要进行补燃时,燃料由在燃油或燃气喷口10处的燃烧器的燃烧筒9喷出,经中心回燃室1喷入炉胆2中燃烧,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第一次180度折返至中心回燃室1中再次折返180度并上升流入平行的多根对流烟管3中,高温烟气经过炉胆2、中心回燃室1以及多根对流烟管3时产生的高温热量经相应的金属壁面与锅水进行连续高效换热,换热后的烟气经烟气出口7排出,整个装置节构紧凑、安全高效、换热效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燃控科技热能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燃控科技热能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93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