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短路式双绞线传输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55769.6 | 申请日: | 2014-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2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杨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艺百源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13/66;H01R13/0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短路 双绞线 传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绞线传输器,尤其涉及一种防短路式双绞线传输器。
背景技术
与同轴电缆相比,双绞线传输具有以下优点:一,双绞线布线与施工简便,线路造价低;二,可抑制系统中电源与地线的干扰。上述优势使得双绞线传输器可广发应用于智能小区、厂矿企业、各类学校培训机构、医院、办公大楼等计算机领域、监控视频传输线路中。但该双绞线传输器在结构上还存在以下缺陷:线路板是直接采用外壳安装的,因此在安装或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线路板与外壳接触,两者在接触之后很容易出现短路现象;另外,主板的安装是采用密封的方式,因此线路板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的散发出去,进而造成热量过高线路板损坏,缩短了该传输器的使用面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短路效果好、散热效果好、抗干扰性能稳定及结构稳定的防短路式双绞线传输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短路式双绞线传输器,包括BNC公头和外壳,所述BNC公头与外壳注塑成型且围合成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容纳有电感线圈、线路板和铜柱,所述电感线圈固定安设在BNC公头与线路板之间,所述铜柱的两侧分别抵持在线路板与外壳内侧之间,且所述电感线圈和铜柱分别与线路板电连接。
其中,铜柱包括横向抵持部和纵向抵持部,所述横向抵持部与纵向抵持部一体成型,且所述横向抵持部抵持在线路板上,所述纵向抵持部抵持在外壳内侧上。
其中,所述纵向抵持部上均内嵌有插槽,外部电连接穿过外壳的通孔后插接在插槽内。
其中,所述BNC公头上设有延伸入容纳腔内的衔接部,所述外壳上开有与衔接部的形状大小相适配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内壁与衔接部注塑成型。
其中,所述铜柱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正极铜柱和负极铜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短路式双绞线传输器,在线路板与外壳之间采用铜柱进行抵持,避免线路板与外壳直接接触造成短路现象的产生,起到了防短路的作用;而且使得线路板与外壳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增大了散热空间,提高了散热效果;另外,增设电感线圈,其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匹配,转为适合于多种不同双绞线上传输的平衡信号,有效避免干扰信号的产生,提高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稳定、设计合理、防短路效果好、散热效果好、抗干扰性能稳定及信号传输稳定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未注塑外壳前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注塑外壳后的结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0、BNC公头 11、外壳
12、电感线圈 13、线路板
14、铜柱 101、衔接部
111、外壳的通孔 141、横向抵持部
142、纵向抵持部 1421、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的防短路式双绞线传输器,包括BNC公头10和外壳11,BNC公头10与外壳11注塑成型且围合成一容纳腔;容纳腔内容纳有电感线圈12、线路板13和铜柱14,铜柱14包括正极铜柱和负极铜柱,电感线圈12固定安设在BNC公头10与线路板13之间,铜柱14的两侧分别抵持在线路板13与外壳11内侧之间,且电感线圈12和铜柱14分别与线路板13电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短路式双绞线传输器,在线路板13与外壳11之间采用铜柱14进行抵持,避免线路板13与外壳11直接接触造成短路现象的产生,起到了防短路的作用;而且使得线路板13与外壳11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增大了散热空间,提高了散热效果;另外,增设电感线圈12,其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匹配,转为适合于多种不同双绞线上传输的平衡信号,有效避免干扰信号的产生,提高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稳定、设计合理、防短路效果好、散热效果好、抗干扰性能稳定及信号传输稳定等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艺百源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艺百源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57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陶瓷电源插座
- 下一篇:连接端子和电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