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燃料燃烧器的燃烧室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55343.0 | 申请日: | 2014-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4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 发明(设计)人: | 赵雄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中工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B40/02 | 分类号: | F23B40/02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 代理人: | 刘林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燃料 燃烧 燃烧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质燃料燃烧器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生物质燃料燃烧器的燃烧室。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已经远远超出资源的再生速度,能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是全球面临的严峻问题。为此,研究者正不断探索和开发新的、洁净的能源,例如生物质燃料,它是利用农林废弃物如秸秆、锯末、甘蔗渣、稻糠等作为原料,经过粉碎、混合、挤压、烘干等工艺,制成的颗粒状可直接燃烧的燃料。与之相应地,生物质燃料燃烧器即通过燃烧生物质燃料来提供热能的设备,目前,研究者均在为设计出高效率生物质燃料燃烧器而努力,尤其对作为生物质燃料燃烧器关键部分的燃烧室。现有的生物质燃料燃烧器及其燃烧室结构,多为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220334205.X、201110397896.8等的结构,它们依然存在燃烧不充分、燃烧效率不高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改进型生物质燃料燃烧器的燃烧室,其可以使燃料均匀、充分燃烧,产生沸腾式螺旋燃烧火焰,大幅提高燃烧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质燃料燃烧器的燃烧室,其包括一燃烧室本体,于燃烧室本体内设有一内凸支撑环,该内凸支撑环的上方设有活动炉排片,活动炉排片上方空间为主燃烧室;所述燃烧室本体的顶壁外侧安装有一与内部相通的支撑套管,该支撑套管内设有一轴承座并通过轴承安装有一拨动片主轴,且所述拨动片主轴与支撑套管之间设有隔热保温层;所述拨动片主轴由安装在支撑套管顶端的减速电机驱动,且拨动片主轴的底部延伸至所述活动炉排片的上方并安装有一径向的散料拨动片。
所述内凸支撑环下方的侧壁外安装有与内部相通的自动点火装置、离心供风管以及清灰门。
所述内凸支撑环上方的主燃烧室内壁还设有保护内衬,且主燃烧室的侧壁外安装有与内部相通的送料套管、高压供风管以及检修门,主燃烧室的最上方侧壁上设有火焰出口。
所述散料拨动片与活动炉排片之间的距离为30mm~50mm。通过二者之间的距离来控制燃料层的厚度,根据燃料种类决定二者距离,获得更好的燃烧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活动炉排片上方设置可旋转的拨动片主轴以及散料拨动片,可对燃料进行拨动分散,使燃料层厚度及分布更均匀,更利于燃烧的充分;同时,利用离心供风管以及高压供风管配合供风,螺旋式供风使生物质燃料处于运动、沸腾状态下燃烧,并使火焰螺旋状上升,在螺旋上升过程中,因离心力的作用,未完全燃烧的颗粒将碰到燃烧室内壁并掉落在炉排片上,再次燃烧,确保燃料燃烧充分,提高燃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燃烧室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生物质燃料燃烧器的燃烧室,其包括一燃烧室本体1,于燃烧室本体1内设有一内凸支撑环11,该内凸支撑环11的上方设有活动炉排片2,活动炉排片2上方空间为主燃烧室101;所述燃烧室本体1的顶壁外侧安装有一与内部主燃烧室101相通的支撑套管3,该支撑套管3内设有一轴承座30并通过轴承31安装有一拨动片主轴32,且所述拨动片主轴32与支撑套管3之间设有隔热保温层33;所述拨动片主轴32由安装在支撑套管3顶端的减速电机34驱动,且拨动片主轴32的底部延伸至所述活动炉排片2的上方并安装有一径向的散料拨动片35。所述内凸支撑环11下方的侧壁外安装有与内部相通的自动点火装置12、离心供风管13以及清灰门14。所述内凸支撑环11上方的主燃烧室101内壁还设有保护内衬15,且主燃烧室101的侧壁外安装有与内部相通的送料套管16、高压供风管17以及检修门18,主燃烧室101的最上方侧壁上设有火焰出口19。所述离心供风管13、高压供风管17的供风方向均沿主燃烧室101的切线方向,从而在燃烧室内产生螺旋状气流,使燃料以及燃烧的火焰呈螺旋状。所述散料拨动片35与活动炉排片2之间的距离为30mm~50mm,通过二者之间的距离来控制燃料层的厚度,根据燃料种类决定二者距离,获得更好的燃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中工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中工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53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后悬架减振器下端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咖啡机的陶瓷刺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