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追踪线缆和线缆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55198.6 | 申请日: | 2014-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6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余斌;王文清;林旻;蔡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3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晨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追踪 线缆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跳线、电缆和通信光纤缆等的可追踪线缆和线缆组件。
背景技术
在通信网络中,通常通过两端具有接插头的线缆连接不同的设备或端口以实现路由的交叉连接或变换。实践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通信设备或端口之间所应用的线缆的数量会逐步增加,同时,由于不同线缆具有不同的长度和端口距离,经常会导致多余的线缆互相缠绕,最终导致无法区分每根线缆的实际路由。因此,为了便于线路间路由的变换或者维护,通常采用在线缆上设置标签并对此作相应资料记录的方法实现线缆的查找,然而在实践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维护量的增加,经常发生标签和/或记录资料的遗失和/或未及时变更,使得这种查找线缆的方法变得颇为累赘,很难有效实现对设备及线缆的维护。
基于上述情况,有人提出了一些可追踪的线缆机构和/或方法。
例如,US20110034068公开了一种采用光路追踪来实现线缆的追踪和查找。具体地,当线路间的路由需要变换或者维护,维护人员首先找到需要变换或者维护的线缆的一端,并通过激光发生器从线缆的这一端射入光源,然后逐个拔出这些线缆的另一端以找出有光射出的另一端。此外,还通过系统连接提供电源。非常适用于有源的电子系统。显然地,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需要耗费大量的维护时间,而且存在可能中断重要通信的风险。
又例如,欧洲专利EP2448071公开了一种用于查找远程通信线缆的机构。具体地,利用外接电源通过电气连接的方式为通信线缆上的电子指示装置供电,并通过电子指示装置的指示查找通信线缆的两端。
又例如,专利WO200644177公开了一种可追踪光线缆。其中,利用外接电源通过电气连接的方式为发光元件供电,并通过发光元件的发光指示查找线缆的两端。
又例如,专利WO2011139341公开了一种具有线缆追踪功能的方法和机构,其中利用结合到线缆的电源为指示电路供电,并且提供RFID技术实现信息记录和追踪。
但是,在上述提及的各种线缆追踪方法中,均采用了电气连接和/或有源系统的方式。在实践中,由于通信设备所处的环境中湿度和/或灰尘等想影响,大大制约了产品的使用环境以及使用寿命,甚至短时间的金属腐蚀也会使得线缆追踪功能失效或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或者减轻上述现有使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无线供电且具有可见指示功能的可追踪线缆和/或线缆组件。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读写功能的可追踪线缆和/或线缆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追踪线缆,该线缆包括:
线缆主体,该线缆主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器;
其中,在线缆主体上分别设置有靠近每个连接器的指示装置,该指示装置包括:
用于发光指示的发光单元;和
接收单元,适于以无线耦合方式接收外置的发射单元的电能以点亮发光单元。
进一步地,指示装置还可以包括适于通过接收单元和发射单元之间的无线耦合记录和修改数据的数据读写单元。
具体地,指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印刷电路板,其中,发光单元、接收单元和数据读写单元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而印刷电路板被固定至线缆主体。指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中,印刷电路板和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发光单元、接收单元和数据读写单元被密封地容纳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指示装置还可以包括金属导线,金属导线连接线缆两端的所述指示装置以将两端的所述发光单元电连接。
进一步地,指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接收单元和发光单元、数据读写单元之间的整流电路。
优选地,接收单元可以是接收天线,发射单元可以是发射天线,而数据读写单元可以是射频识别芯片。还优选地,发光单元可以是LED,而连接器可以是插头连接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追踪线缆组件,该线缆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可追踪线缆;和,独立于上述线缆被提供的发射单元,该发射单元适于无线耦合至可追踪线缆中的接收单元。
具体地,发射单元具有自带电源。
本实用新型至少取得了如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51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降血糖作用的青钱柳总黄酮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压大流量安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