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共挤镶块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54666.8 | 申请日: | 2014-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8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 发明(设计)人: | 吴作泉;刘伟;吴作武;刘广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国智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7/12 | 分类号: | B29C4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恒信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2 | 代理人: | 苗青盛;王凤华 |
| 地址: | 550004 贵州省贵阳市云***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共挤镶块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制造包含金属型材的复合板材的立式共挤镶块模具。
背景技术
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例如,树脂、木塑材料等)一体化而成的成型品应用于建筑、汽车、通讯、家用电器等各种领域。
众所周知,目前本领域通常采用将非金属材料粘接于金属材料上从而制造金属与非金属的复合板材的方法。这种制造方法需要对金属材料的表面进行装饰处理,包括涂装、升华转印、激光印刷、热压等处理方法。日本特开2005-144987号公开了一种在金属的表面涂覆粘接层来粘接树脂层的方法,其中需要对金属材料的表面进行装饰。在上述的方法中,为了将非金属材料成形于金属材料的背面需要在另外的工序中粘接非金属成型体或使非金属材料注塑成型。因此,对金属材料的表面进行装置并在背面形成非金属材料层需要付出很多的劳力且耗费时间。
另外,对于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的一体化成型品的制造,通常还采用的方法是先通过挤出机将金属材料挤出而成型为具有各种截面形状的金属型材,接着按照用途配方后对非金属材料进行造粒,再通过挤出机挤出而加工成型为具有与金属型材相同形状的复合层套,然后将已成型的复合层套裁切为需要的尺寸,最后利用人工将金属型材推压到非金属复合层套中,使得非金属材料包覆金属型材,从而制成金属与非金属一体化而成的成型品。这种制造方法是将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分别制造成型后,再将金属型材逃入非金属型材中使其组合为一体,因此操作复杂,生产成本高,容易损伤非金属型材的表面外观,并且需要两组不同的成型加工设备,维护困难且设备庞大。
基于本领域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需要一种在无需增加挤出设备的情况下在板材挤出过程中一次性将金属型材复合在非金属板材内的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包含金属型材的复合板材的立式共挤镶块模具。所述立式共挤镶块模具由圆柱形模体和可拆卸地连接到该模体的至少一个共挤模镶块构成,共挤模镶块具有用于引导金属型材的凹槽,从而能够仅通过单个挤出机一次性复合挤出含有金属夹芯的复合板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共挤镶块模具包括:圆柱形模体,所述模体由同轴的大直径部和小直径部构成,小直径部的端部在中央处设有非金属材料进料口,大直径部的端部在中央处设有出料口,模体包括从非金属材料进料口延伸到出料口的中央流道;和至少一个共挤模镶块,所述共挤模镶块通过紧固件能够拆卸地连接到模体,用于引导金属型材的凹槽设置在共挤模镶块的与模体连接的连接面上,凹槽从位于共挤模镶块的顶部的金属型材入口延伸到中央流道并与中央流道连通。
根据一个方面,至少一个共挤模镶块连接到大直径部的上半部分,共挤模镶块的高度等于大直径部的半径。
进一步地,每一个共挤模镶块具有至少一个凹槽。
可选地,金属型材包括金属条或金属丝。
优选地,紧固件包括内六角螺钉。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方面和特征将从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说明清楚呈现,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立式共挤镶块模具的前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线A-A截得的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1的线B-B截得的剖视图;
图4是所述立式共挤镶块模具的共挤模镶块的前视图;
图5是沿着图4的线C-C截得的剖视图;以及
图6是沿着图4的线D-D截得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共挤镶块模具用于制造包含金属型材的复合板材,其中复合板材的非金属材料包括木塑、树脂等材料。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共挤镶块模具包括圆柱形模体和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到模体的至少一个共挤模镶块。构成模具的模体和共挤模镶块采用普通的国际模具钢材,例如国标三度17号钢材,也可以采用其它种类的任何国际模具钢材。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说明性、非限制性实施例,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共挤镶块模具进行进一步说明。
具体地,参照图1-3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立式共挤镶块模具。立式共挤镶块模具包括圆柱形模体1和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到模体1的至少一个共挤模镶块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国智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国智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46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壁管制管模具
- 下一篇:一种热塑性缠绕增强塑料复合管的生产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