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车安全监控服务终端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54013.X | 申请日: | 2014-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64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 发明(设计)人: | 孙亚东;余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人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G05B19/04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 安全 监控 服务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安全定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车安全监控服务终端。
背景技术
电动车在城市的数量非常庞大,很多市民都使用这种交通工具来出行。由于电动车的结构较简单,不时有针对电动车的偷盗行为发生,例如:盗车或盗电瓶等。但是目前电动车车主对电瓶寿命和车子状态缺少整体把握,对于这些情况,市场急需一种可对电动车实现实时定位,并针对电动车特性提供服务的产品。
市场上针对汽车(例如:私家车、大客车以及货车等)的定位产品很多,市场也已经非常成熟。但电动车与汽车相比体积小很多,要求产品微型化,电动车的电气结构与汽车不同,电动车电瓶大部分是48V,有些甚至高达60V,而汽车上只是12V或24V,汽车上用的产品不能直接放入电动车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电动车定位的电动车安全监控服务终端,该终端设备将定位模块,通讯模块,控制模块集成在一起,成为了一个仅与现有的通讯模块大小差不多的集成模块,降低了设备成本的同时也缩减了设备体积,安装更方便,且内置锂电池,对电动车被盗或人为破坏尤为有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安全监控服务终端, 包括电源模块、GPS模块、GPS接收设备,GSM模块和微控制器,以及充电器,在电动车车体内或者在电动车蓄电池内安装有用于接收GPS模块所发信息的GPS接收设备,所述GPS接收设备通过GSM模块将无线信号传递给服务器,再有服务器将GPS信号传递给客户端接收设备;其中,所述GPS模块(即定位模块)、GSM模块(即通讯模块)及微控制器(即控制模块)集成在一起为GPS二合一GSM、GPRS可编程模块U1;所述电源模块包括降压电路,车载电瓶的正负极通过稳压电路连接后与SX3600系列降压电源芯片的输入端连接,SX3600系列降压电源芯片输出20V直流电后,通过场效应管将电压变为3.8V,为GPS二合一GSM、GPRS可编程模块U1供电;并且,在车体内还设置有备用电池,车载电瓶通过充电器与备用电池连接,备用电池输出端与所述GPS二合一GSM、GPRS可编程模块U1供电端连接;还包括蓄电池电量检测电路,蓄电池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GPS二合一GSM、GPRS可编程模块U1的信号输入端连接,GPS二合一GSM、GPRS可编程模块U1的控制端与充电连接。当车载电瓶过低时,自带的备用电池为装置供电,车载电瓶电量正常时可以通过充电器向备用电池充电。所述GPS二合一GSM、GPRS可编程模块U1采用芯片MD231G。将定位信息通过gprs传向服务器终端,正常工作时通过高低电平的变换驱动LED2明灭跳变。所述充电器采用充电芯片TP405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于电动车上增设GPS定位功能,并隐藏有备用电池,不仅可确保电动车丢失后及时找回,而且可在断电情况下利用备用电池提供供电信息,保持GPS定位信息的连续性和持续性。
2.为了保证产品的稳定性,降低成本和减小体积,本本实用新型使用了一款集成GSM、GPS二合一可编程模块,节省了成本,缩小了产品体积。同时由模块开放一部分系统资源,省去了单独的微控制器(MCU),在基本模块提供的API基础上开发程序,节省成本的同时也增强了系统稳定性。并且提供了丰富的软硬件接口,减掉了外围控制器(如单片机)和布线电路。
3.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节省了成本、缩小了体积又增加了稳定性,非常利于推广实施。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GPS定位技术整体运行系统框图;
图2是GPS二合一GSM、GPRS可编程模块内部结构关系图;
图3是电源模块之一;
图4是电源模块之二;
图5是场效应稳压电路;
图6是芯片MD231G的芯片及外围电路;
图7是图6的接口电路之一;
图8是图6的接口电路之二;
图9是图6的接口电路之三;
图10是图6的接口电路之四;
图11是图6的接口电路之五;
图12是备用电池的充电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人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人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40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