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吊斗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53456.7 | 申请日: | 2014-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9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 发明(设计)人: | 卢克强;段辉乐;陈俊杰;路朝辉;杨学兵;马佐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实 混凝土 浇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建设领域的一种建筑结构及施工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砼泵管难以到达的部位,外框钢管柱内灌自密实砼,以及特殊部位混凝土标号不一致的配合浇筑的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吊斗。
背景技术
在超高层外框箱型柱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往往由于高空临边施工,因此需采用塔吊配合浇筑,且对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隔和放料速度有一定要求。如图1所示,现有的混凝土浇筑吊斗2包括一圆柱形的入料端21、自入料端21向下口径逐渐缩小的圆锥形过渡连接段22,以及形成于过渡连接段22底部的出料端23,入料口设置于入料端21的顶部,出料口设置于出料端23的底部,向吊斗2内装载混凝土及吊运过程中,需要封堵出料口,在浇筑时再解除出料口的封堵,十分麻烦,而且这种吊斗2的出料口口径大小固定,难以到达主体施工结构复杂或部分结构(高层塔楼),也不能实现特殊部位混凝土标号不一致的配合浇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开关和流速的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吊斗。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吊斗,所述吊斗包括一开设有入料口的入料端、一开设有出料口的出料端以及夹设形成于所述入料端与所述出料端之间的过渡连接段,所述出料口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形状适配于所述出料口的开关构件,使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开关构件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枢设有一挡板,用于控制所述出料口的启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挡板包括一形状适配于所述出料口的挡板本体以及一设于所述挡板本体侧部的枢接轴,对应所述枢接轴在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开关构件上分别设置有一套管,所述枢接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套管内,使所述挡板本体枢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挡板本体的侧部还设有一开关手柄,用于控制所述挡板本体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插入深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开关构件通过一固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出料口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入料口设置于所述入料端的第一侧面上,并且所述入料端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应的第二侧面呈一平面,对应所述入料端的第二侧面使所述出料端及所述过渡连接段分别具有一与所述第二侧面处于同一平面的侧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吊斗上设有复数吊耳。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出料口下端固定连接一开关构件,并在出料口于开关构件之间的容置空间内枢设连接一挡板,从而以挡板于容置空间内的插入深度来控制出料口的口径大小,满足对外框钢管柱等特殊部位、混凝土标号不一致的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隔和放料速度的控制要求。
2、吊斗本体吊立时混凝土装载量大,装混凝土时水平放置,便于混凝土车直接从吊斗入料端的第一侧面的入料口放料;吊斗内用铁皮条焊接标记作为放料时的控制标志线,避免垂直起吊混凝土外溢出。避免多次吊运,缩短垂直吊运时间,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混凝土浇筑吊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吊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吊斗的出料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吊斗的出料端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吊斗安装挡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吊斗的安装挡板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吊斗的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吊斗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吊斗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34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钢筋钩
- 下一篇:复式结构的模板支撑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