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武术拳法训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53391.6 | 申请日: | 2014-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61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周嵩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嵩山 |
主分类号: | A63B69/34 | 分类号: | A63B69/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武术 拳法 训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育训练器材,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武术拳法训练装置,属于体育健身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很多群众开始进行早晚体育锻炼,使得体育健身器材的使用日益广泛,人们对健身器材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武术是一项中国传统的体育健身项目。然而,目前针对武术训练的器材较少,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造成武术练习单一枯燥;同时,目前的武术训练器材体积较大,携带不方便。
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武术拳法训练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且体积小的新型武术拳法训练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武术拳法训练装置,其包括底座、桩柱、升降气缸、弹簧、拳击板以及连接杆;其中,所述桩柱、升降气缸分别固持于底座上,且桩柱、升降气缸并排设置;所述弹簧一端连接至升降气缸的顶部,另一端连接至拳击板的底部;所述拳击板的侧面设有若干定位通孔;所述连接杆一端枢接在桩柱上,另一端通过一销轴连接至其中一定位通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武术拳法训练装置进一步设置为:于所述拳击板的前端设有一凸出的海绵缓冲垫。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武术拳法训练装置还设置为:所述桩柱上设有若干组桩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武术拳法训练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功能多样,体积小,容易携带等诸多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武术拳法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武术拳法训练装置,其由底座1、桩柱2、升降气缸3、弹簧4、拳击板5以及连接杆6等几部分组成。
其中,所述桩柱2、升降气缸3分别固持于底座1上,且桩柱2、升降气缸3并排设置。
所述弹簧4一端连接至升降气缸3的顶部,另一端连接至拳击板5的底部。通过所述升降气缸3驱动拳击板5升降,从而能够适用于不同身高人群的锻炼需要。
于所述拳击板5的前端设有一凸出的海绵缓冲垫7,从而使该拳击板5柔软舒适,不易伤到拳头。所述拳击板5的侧面设有若干定位通孔8,以满足不同高度定位的需要。
所述连接杆6一端枢接在桩柱2上,另一端通过一销轴9连接至其中一定位通孔8中,从而能够将拳击板5固定,使锻炼者能够固定打击拳击板5;而当卸下连接杆6后,拳击板5能够往复摆动,能够和锻炼者形成对抗的效果,增强锻炼的乐趣。
所述桩柱2上还设有若干组桩手10,从而能够满足手臂、腿部等部位的锻炼,提高了装置的利用率。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嵩山,未经周嵩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33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象棋盒
- 下一篇:一种激光式超等长标枪核心力量训练及量化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