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变回压排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52900.3 | 申请日: | 2014-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9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陈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珂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变 排气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气装置,尤其涉及可变回压排气装置,属于车辆排气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涡流排气装置设计中只解决了汽车高速行驶中排气的顺畅度,使排气更加顺畅了,由于现有装置的回压依靠装置两端的各具有缩管段来提供,就使汽车需要的回压固定化了,而各类汽车所需的回压是变化的。因此,现有的装置不能适应于各种不同的汽车。难以做到在提升汽车高速行驶时排气的顺畅度且能兼顾大幅度提升汽车的扭力,从而使汽车起步时动力十足,爬坡时扭力强劲;高速行驶时因排气顺畅度提高使排气压力小于曲轴惯性,从而汽车的滑行距离更远,节油效果更好。
现有的涡流排气装置改装排气管后,吸出了原排气管的气阻,使汽车在高速行驶时排气的顺畅度提高,但同时牺牲了低扭,虽然通过在内管两端设有回缩的穿透孔的缩管段,由于排气的气流过带有穿透孔的缩管段时,回压损失大半,再加上人造龙卷风的吸引力吸出气阻,仅对排气的顺畅度提高有利,但同时造成排气管毫无阻碍,中低转混合在未完全燃烧完时便被排出,将造成扭力的损失,且当引擎回油时,排气管内的回压过低,废气极有可能回流至燃烧室之可能。且其外管上的孔使得排气管中的积水可以进入隔热层,进而对装置产生腐蚀,缩短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解决现有装置不能适应于各种不同的汽车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变回压排气装置,进而适应于不同的汽车,获得更好的动力性能,延长装置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可变回压排气装置,包括外壳、外管、内管、螺旋套件和可变回压件。
外壳为两端细、中间粗的中空管状结构,两端分别为进口与出口,进口与出口之间具有扩大的内部空间。
外管为中空管状结构,设于外壳的内部,外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外壳的进口与出口,外管的管径小于外壳中间较粗部位的管径,在外管的外侧面与外壳的内侧面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在此空间内设有隔热吸音层。
内管为中空管状结构,设于外管的内部,内管的两端分别为进气口与出气口且分别连接于外壳的进口与出口,内管的进气口与出气口的内侧端各具有一个缩管段,且进气口的内侧端的缩管段长度大于出气口的内侧端的缩管段长度,且该内管于该两个缩管段之间的部位为扩大的内部容室,缩管段的侧壁设有数个贯穿的孔洞。
螺旋套件设在内管内部包括轴心管及固设于轴心管外表面的多个螺旋状的叶片,叶片的外侧边连接在内管的内壁上,叶片上设有数个贯穿的孔洞,轴心管位于内管的中心位置,且轴心管朝向外壳出口的一端设有外扩部。
可变回压件包括中空管及设于中空管一端的外扩部,可变回压件位于内管内部,其外扩部朝向内管进气口方向并连接在内管进气口一端,中空管的另一端的端头在内管进气口的内侧端的缩管段与内管进气口之间。
进一步的,内管进气口的内侧端的缩管段长度比出气口的内侧端的缩管段长度大1/3。
进一步的,轴心管外表面连接有3个至8个带有弧度的呈螺旋状的叶片。
进一步的,螺旋套件的轴心管长度小于内管的内部容室的长度。
进一步的,可变回压件外扩部的直径及中空管的长度随汽车的排量不同而改变。
进一步的,可变回压件的中空管同内管的进气口一端的内壁之间有一定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可变回压排气装置,设有外壳、外管、内管、螺旋套件和可变回压件,螺旋套件轴心管朝向外壳出口的一端设有外扩部,根据汽车不同的排量计算出可变回压件的外扩部的直径以及中空管的长短,再将其和内管进气口一端相连接,使废气在此处产生合适回压。为不同排量的汽车提供智慧型可变回压排气装置,将汽车的被动挤压式排气变为主动式吸覆式排气,在低扭排气量还没有达到设计工作量原理时起到阻力产生高回压作用,以更低的转速输出更大的扭力,减少起步时所需的喷油量。当排气量达到设计的工作量原理时,产生推力、拉力、吸出排气,避免排气产生气阻问题,做到满足回压又不因排气产生气阻。提升发动机的加速顺畅度,提升滑动性能达到省油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珂,未经陈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29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