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慢性难愈合创面治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52395.2 | 申请日: | 2014-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54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郭媛;温绣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媛;温绣蔺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A61H3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1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慢性 愈合 创面 治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慢性难愈合创面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慢性难愈合创面一直是外科医生关注的问题,创面不能进入正常的愈合过程,进入一种病理性愈合反应状态,从而导致创面经久难愈,临床治疗十分辣手,造成患者巨大的痛苦和经济压力。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是该技术使创面处于封闭状态,并可使创面氧分压降低,影响创面的愈合。因此,有学者提出在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时配合创面局部给氧的理论,但目前尚未有能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局部氧疗有效结合的治疗手段,因此,设计一种能够满足负压封闭引流、氧疗自动定时转换的装置用于临床治疗至关重要,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完成的。慢性难愈合创面治疗装置,包括创面包扎治疗结构1、氧气管路2、负压管路3、治疗控制箱4。所述创面包扎治疗结构1其包扎敷料由贴膜22、双纱布层23、聚氨酯海绵24组成,圆形氧气垫29或长方形氧气垫30放置在聚氨酯海绵24上,负压输出管12与Y形负压管35)套接,Y形负压管35上的伤口皮下吸液管16放入伤口内,伤口皮上负压管17放置在聚氨酯海绵24与创面之间。所述氧气管路2上的流量计6与氧气源5插接,氧气输入管10一端管接流量计6,另一端与治疗控制箱4内的氧气电磁阀31一端管接,氧气电磁阀31另一端与面板34上的氧气插孔14管接,氧气输出管11一端与氧气插孔14插接,另一端与设有侧孔26或侧槽36的圆形 氧气垫29或长方形氧气垫30上的管套37套装,并封闭包扎。所述负压管路3上的负压输入管13一端与负压源8插接,另一端与治疗控制箱4内的负压电磁阀32管接,并连接面板34上的负压插孔15,负压管12一端与负压插孔15插接,另一端与Y形负压管35套接。所述治疗控制箱4内设置36V电源电路、氧气电子时控电路、负压电子时控电路、控制电路、氧气电磁阀31、负压电磁阀32,面板34上设置总电源开关K、电源指示灯D、工作指示灯D1-D4、快启AN、氧气定时器19、负压定时器20、21,电源开关K与所有治疗控制箱4设置的电路和电器连线提供电源,治疗控制箱4内设置的氧气电子时控电路和负压电子时控电路分别与面板34上的氧气定时器19和负压定时器20、20对应连线,并通过控制电路上的第一转换开关33、第二转换开关38分别与箱内负压电磁阀32、氧气电磁阀31联动组成交叉时控系统电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多功能结构设计、使用方便、安全、经济、具有可操作性。
2、设置氧疗、负压封闭引流交叉时控,满足了临床治疗需求,自动化控制,提高了治疗效果,减轻了护理工作强度。
3、采用交叉时控避免了氧气、负压同时存在,有利于程序治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系统治疗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圆形氧气垫29的组件图
图3是图1长方形氧气垫30的组件图
图4是图1Y形负压管35的组件图
图5是图1氧疗、负压引流治疗交叉时控的方框图
图中:创面包扎治疗结构1、氧气管路2、负压管路3、治疗控制箱4、氧气源5、流量计6、流量调节钮7、负压源8、负压管插头9、 氧气输入管10、氧气输出管11、负压输出管12、负压输入管13、氧气插孔14、负压插孔15、伤口皮下吸液管16、伤口皮上负压管17、插头18、氧气定时器19、负压定时器20、负压停止定时器21、贴膜22、双纱布层23、聚氨酯海绵24、创面25、侧孔26、控制缆线27、单向阀28、圆形氧气垫29、长方形氧气垫30、氧气电磁阀31、负压电磁阀32、第一转换开关33、面板34、Y形负压管35、侧槽36、管套37、第二转换开关3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实施例参见图1-图5。
所述氧气管路2上的圆形氧气垫29或长方形氧气垫30,采用透明聚乙烯塑材,经注塑、塑合工艺制作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媛;温绣蔺,未经郭媛;温绣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23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抗震骨件
- 下一篇:儿童有创动脉压力监测用正压静脉留置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