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湿排汗单向导湿织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51922.8 | 申请日: | 2014-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64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陈亮;刘湘仁;刘介正;蔡玉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南纬悦达纺织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16 | 分类号: | D04B1/16;D04B1/12;B32B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0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湿 排汗 向导 织物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湿快干织物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吸湿排汗具有凉感功能的立体多层单面织物结构,属于纺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穿着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人体运动出汗时,普通的服装会粘贴在皮肤上,汗水不能及时排出,满足不了人们对健康、舒适的要求。因此,近年来开发的吸湿排汗织物因穿着舒适而受到人们的青睐,而现有的吸湿排汗织物部分是采用控温纱线与吸湿排汗纱线混纺而成的,还有一部分是在织物后期整理中添加吸湿排汗功能助剂从而使织物具备吸湿排汗的功能。这两种技术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如选用功能纱线混纺织物织造成本高、后期整理复杂,选用吸湿排汗功能助剂后期整理加工的织物则不耐水洗。由于织物的结构是影响织物性能与风格的重要因素,所以,吸湿排汗织物的性能除与织物中纤维的种类与混纺比有关外,还受纱线结构及织物组织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单向导湿功能的针织面料由于其能迅速导湿并同时保证织物内层快速干爽而倍受人们喜爱,现有专利技术公开号为201220701596.4公开的一种单向导湿针织面料结构,其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是由丙纶丝交织而成,而内层与外层之间由外层的预先经过亲水处理的阳离子可染涤纶丝与内层的上表面丙丝套圈连接交织而成。该项专利技术存在的缺点是丙纶染色较困难,且外层要预先经过亲水处理其工艺流程长、交织成本高,并且亲水整理后不耐水洗。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湿排汗单向导湿织物结构,使其织物不仅具有吸湿、导湿排汗的功能,而且还具备凉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吸湿排汗单向导湿织物结构,是三层织物结构,包括导湿层、扩散层和蒸发层,导湿层为内层设计成衬垫组织结构与人体皮肤表面接触,扩散层和蒸发层为外层,通过集圈、成圈交织连接,再与导湿层的衬垫结构相连。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导湿层选用高毛细低回潮率的涤纶长丝编织而成形成衬垫组织结构,扩散层和蒸发层分别选用单纤维线密度更小的涤纶纤维和吸湿性能较好的MODAL纤维或吸湿性能好的天然纤维(如棉、毛、丝、麻)交织而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导湿层利用衬垫组织的衬垫方式将外层与人体皮肤表面隔开,形成缓冲区,保持了皮肤的干爽,满足穿着的舒适性,该衬垫比为1:2。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扩散层是采用更高的毛细管数量来形成跟内层的压力差,形成单向导湿功能,蒸发层是采用吸湿性能好的纤维的高吸湿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内部水分传导的能力。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扩散层和蒸发层采用集圈、成圈交织方式,且扩散层与蒸发层编织相互交错,保证了导湿层导出的水分能够快速、均匀的被扩散层和蒸发层扩散吸收,加上交织过程中含针的巧妙运用,起到扩大孔眼,增加蒸发面积,提高了织物的透气、透湿及快干性能,由于水分蒸发吸热,使得内部微环境在炎热的夏天还具备一定的凉感。
本实用新型一种吸湿排汗单向导湿织物结构的有益效果是:此种织物结构,不仅具有吸湿排汗、导湿快干功能且导湿层设计成衬垫组织结构与人体皮肤表面直接接触,不会在人体出汗后具有粘黏和湿冷感,且在炎热的夏天还具备一定的凉感,而且该织物结构不需后期助剂整理加工,也不需要担心染色的不匀,更不用担心后整的工序破坏纤维的结构导致了面料导湿快干性能的下降,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 是织物结构示意图
7.导湿层(内层),8.扩散层,9.蒸发层,10.缓冲区,11.集圈,12.成圈,13.外层。
图2是上机三角排列图
“一”不编织,“Λ”成圈,“П”集圈。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导湿层(内层)7、外层13,外层由扩散层8与蒸发层9交织组成,扩散层8与蒸发层9它们的连接通过集圈、成圈的排列交织连接,导湿层(内层)7是衬垫组织结构,与人体皮肤表面直接接触,形成缓冲区,该衬垫结构可通过添纱、吊线、毛圈等编织方式实现,导湿层(内层)7与外层13的连接是通过衬垫结构模型。导湿层的衬垫组织结构可选用:涤纶丝,锦纶丝等低回潮率纱线中任一种,扩散层的交织材料可选用涤棉等混纺纱或超细涤纶中的任一种,蒸发层的交织材料可选用Modal纤维纱、棉纤维纱、毛纤维纱、蚕丝纤维纱、麻纤维纱中任一种。
如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机三角排列的一种实施方式,其包括涤纶丝,路数包括1、2、4、5涤纶丝,Modal纤维纱,路数包括3、6,图中“一”表示不编织,“П”表示集圈,“Λ”表示成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南纬悦达纺织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南纬悦达纺织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19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横机自跑式纱嘴的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停经条固定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