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风供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51882.7 | 申请日: | 2014-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1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涛;安贝贝;杜永庆;胡军;王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朗思人居建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D15/02 | 分类号: | F24D15/02;F24F7/007;F24F6/14;F24F13/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 地址: | 200090 上海市杨***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风 供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暖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风供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建筑的建筑内部在冬季会因为天气原因而变得阴冷潮湿,造成室内人员的不适感,特别是通风条件差的地下室或车库,环境十分恶劣。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通风供暖设备便应运而生,让建筑内部在任何时候能够通风并适宜地控制室内的温度,提高了室内人员的舒适感。现有的通风供暖设备一般会在建筑内部安装普通空调、新风机和除湿机等设备,以完成通风、供暖及除湿等工作,但这样的多个不同功能的设备组合起来的通风供暖设备不仅系统复杂,安装步骤繁琐,人力、财力花费大,其所占空间也较大,而且还会造成能源的严重浪费,另外,其废气的排放也会造成大气的污染,不利于城市的绿色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风供暖装置,以在节能减排的基础上,实现建筑物内部的通风供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风供暖装置,其包括装置外壳、太阳能光伏板、通风机和加湿装置,所述装置外壳的向光面由透光材料制成,所述装置外壳的背光面上开设有若干小孔,所述太阳能光伏板设置于所述装置外壳中靠近其向光面的一侧,所述通风机设置于所述装置外壳中靠近其背光面的一侧,所述太阳能光伏板与所述通风机电信连接,所述加湿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外壳中。
可选的,所述装置外壳的背光面外侧设有空气过滤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过滤装置为空气过滤网。
可选的,所述装置外壳的背光面上的若干小孔中均设有空气过滤器。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供暖装置还包括太阳能蓄电池,所述太阳能蓄电池的输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太阳能光伏板与通风机电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供暖装置还包括热塑料层,所述热塑料层设置于所述装置外壳中的太阳能光伏板与通风机之间,且其靠所述通风机的一侧与所述通风机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加湿装置包括储水箱、湿模板和喷头,所述喷头和所述储水箱通过输水管道连接,所述湿模板设置于所述热塑料层靠近所述太阳能光伏板的一侧,所述喷头的喷淋方向朝向所述湿模板。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供暖装置还包括光伏板保护外壳,所述太阳能光伏板设置于所述光伏板保护外壳中,所述光伏板保护外壳靠近所述装置外壳向光面的一侧由透光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风供暖装置通过太阳能蓄电池为通风机供电,而当太阳能光伏板吸收阳光时便能够为太阳能蓄电池充电,节省了通风机供电装置的安设及其所需的电耗。在通风机启动时,新风便会从装置外壳背光面上的小孔内进入到装置外壳内,新风经过太阳能光伏板,会被太阳能光伏板吸收阳光而产生的废热加热,之后再通过通风机将加热除湿后的空气送入建筑物内部,从而实现了建筑物内的通风供暖。该通风供暖装置无需另设加热装置,节省了使用加热装置所需的电耗及空间,也减少了原有的加热、通风设备废气的排放,另外,该通风供暖装置中的加湿装置能够在建筑物内部由于供暖除湿而过于干燥时,对通入的空气进行加湿,使建筑物内部始终维持一定的湿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风供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
1:装置外壳;11:向光面;12:背光面;2:太阳能光伏板;3:通风机;4:小孔;5:空气过滤装置;6:热塑料层;7:湿模板;8:喷头;9:光伏板保护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通风供暖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朗思人居建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朗思人居建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18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