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高压大电流试验回路中的气动投切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51393.1 | 申请日: | 2014-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7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何健;胡醇;李杰;汪伟;郑伦旭;周璇;刘海;张恒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1/02 | 分类号: | H01H31/02;H01H3/24;H01H1/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0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高压 电流 试验 回路 中的 气动 切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压大电流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大电流试验回路中的气动投切开关。
背景技术
高压气动投切开关是电气系统中重要的开关电器,其主要功能是:实现相同试验系统在不同试验参数要求下的参数切换,不能用于投入、切断负荷电流和开端短路电流,不具备灭弧能力,仅可用于不产生强大电弧的切换操作。高压气动投切开关不仅应具备灵活调节电路参数,还应具备承受试验中的故障电流及短路电流的能力,还应具备系统检修时的隔离能力。如何提供一种新型的高压大电流试验回路中的气动投切开关,来满足上述高压大电流试验回路的要求,是高压试验技术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高压大电流试验回路中的气动投切开关,该投切开关不仅具备:分位置的动、静触头间符合规定的绝缘距离和明显的断开标志,使旧试验参数从试验系统中切断;合位置的动、静触头接触可靠,使新试验参数投入到试验系统中。同时具备能承载正常试验回路中的电流及规定时间内异常状况下的电流(例如短路电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装置由底架、汽缸、动触头、静触头、铜排、层压板等部件构成。其四个静触头中每个都由四对卡接式的触头组成,通过螺栓调节触头两侧簧片的压力增加与动触头的接触能力,提高接触可靠性及气动投切开关的动、热稳定性。两个动触头是两块特制的铜排,通过层压板固定安装在汽缸的伸缩杆两端,控制汽缸活动杆传动使动触头上下动作,并与对应静触头可靠接通,从而保证动触头停留在指定合、分位置,达到投切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特征在于,由底架、汽缸、动触头、静触头、铜排、层压板等部件构成,接线铜排固定在底架上下两端,静触头固定在底架上下两端的铜排上;汽缸固定在底架中间;动触头固定在汽缸活动杆的两端;汽缸工作时,活动杆来回运动,使动触头进行合分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气动投切开关包含多个静触头及与其对应数量的接线铜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每个静触头都由多对卡接式的触头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特征在于,通过螺栓调节触头两侧簧片的压力增加与动触头的接触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气动投切开关包含多个个动触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特征在于,动触头直接固定安装在汽缸活动杆的两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面图(左图为正视图,右图为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面图(顶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接式的触头的平面(右图为侧视图,左图为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
从图1中可知,铜排1、铜排2由层压板19、层压板18、层压板17、层压板16固定在底架上端,铜排7、铜排8由相同方式固定在底架下端;静触头15、静触头12由螺栓分别固定在铜排1、铜排2上,静触头11、静触头10由相同方式固定在铜排7、铜排8上;汽缸通过层压板13固定在底架上;动触头4由层压板5、层压板6固定在在汽缸活动杆的上端,动触头9由相同方式固定在汽缸活动杆的下端;汽缸工作时,活动杆传动动触头4、动触头9进行合、分动作,达到投切目的。
从图2、图3中可知,图1中所述的所有固定点都是通过螺栓固定的。
从图4中可知,卡接式触头两侧簧片的压力是通过调节螺栓实现的。
本实施例在实际试验中能灵活地投切阻抗参数,实现同一套系统完成不同的试验项目。
上述实施例仅为实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由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功效,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与变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为依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13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