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丝介入用穿刺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51207.4 | 申请日: | 2014-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3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常刚;周龙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刚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6600 山东省滨***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介入 穿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丝介入用穿刺管。
背景技术:
外周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按照介入路径分为: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内介入。血管内介入是指:使用0.5-1mm粗的穿刺针,通过穿刺人体表浅动静脉,进入人体血管系统,在血管造影机的引导下,将导管送到病灶所在的位置,通过导管或导丝注射造影剂,显示病灶血管情况,在血管内对病灶进行治疗的方法。包括:动脉栓塞术、血管成形术等。非血管介入是指:简单的讲就是没有进入人体血管系统直接经皮肤穿刺至病灶,或经人体现有的通道进入病灶,对病灶治疗的方法。
对于血管介入的治疗,例如搭桥术等等,常常顺着血管插入导丝,但是,导丝缠绕包装,在导丝穿入导管后沿血管前行的过程中,及其容易发生缠绕,尤其在多根导丝介入人体血管时,更容易造成混乱,现有技术中,有在导管内采用分腔的,有在导管外部采用颜色标识的,但是,仍然难以解决缠绕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导丝原本是盘绕成卷的,鉴于这种技术问题,需要出现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易发生缠绕,在进导丝的时候可以捋直导丝的一种导丝介入用穿刺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易发生缠绕,在进导丝的时候可以捋直导丝的一种导丝介入用穿刺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丝介入用穿刺管,包括导管和推柄,导管与推柄之间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推柄为横置的圆柱体,托柄的轴心位置设置有销轴,销轴上轴连接有下压旋轴,托柄的内壁上轴连接支撑旋轴,下压旋轴的辊面与支撑旋轴的辊面相切,托柄与导管的相交处设置有下部导向壁,下部导向壁上设置有旋转槽,旋转槽内设置有所述支撑旋轴,支撑旋轴的外缘外露于旋转槽,下部导向壁的上方设置有上部导向壁,下压旋轴的外缘外露于上部导向壁,上部导向壁与下部导向壁构成了X状的空腔,X状的空腔的一侧为进丝口,另一侧为导出口,导出口与导管相连通。
所述进丝口内设置有多个进丝腔道,所述导出口内设置有多个导出腔道,所述下压旋轴、所述支撑旋轴的辊面上环绕的设置有多个凹槽,下压旋轴与支撑旋轴相切后,下压旋轴的凹槽与支撑旋轴的凹槽构成直径0.5-1mm的小孔;进丝腔道、下压旋轴上的凹槽与支撑旋轴上的凹槽构成的小孔、导出腔道一一对应;进丝腔道、进丝口、下部导向壁、上部导向壁与推柄在制造时一体成型,导出腔道、导出口与导管在制造时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进丝腔道、下压旋轴上的凹槽与支撑旋轴上的凹槽构成的小孔、导出腔道的数目不超过5个。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的一端与推柄固定连接,另一端呈尖锐状,用于穿刺,导管从推柄至尖锐端的管径渐细。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旋轴与下压旋轴的轴长相等,所述支撑旋轴的截面的直径为下压旋轴的截面直径的1/2-1/3。
进一步的,推柄与导管构成‘9’字型。
进一步的,下部导向壁,上部导向壁做平滑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易发生缠绕,在进导丝的时候可以捋直导丝,具体为: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导丝顺着进丝后插入后,经过下压旋轴与支撑旋轴的切点,经过下压旋轴与支撑旋轴的挤压使弯曲的导丝捋直,然后顺着X状的导向口进入导管,进而进入血管。
需要进多根导丝时,使用具有多个进丝腔道的本实用新型,导丝按各自的进丝腔道,各自的小孔,各自的导出腔道后进入血管,避免在进丝过程中的缠绕。而且,小孔的直径与导丝的截面直径相匹配,起到限制导丝并捋直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下压旋轴的示意图。
附图标识:
1、导丝 2、进丝口 3、上部导向壁
4、推柄 5、下压旋轴 6、导管
7、下部导向壁 8、支撑旋轴 9、旋转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刚,未经常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12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工机探针测量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气缸自动步进送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