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除苯乙烯单体中阻聚剂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51144.2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66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琪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衢州万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C07C15/46;C07C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40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除 苯乙烯 单体 中阻聚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苯乙烯单体精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脱除苯乙烯单体中阻聚剂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避免烯类单体在贮藏、运输等过程中发生聚合,单体中往往加入少量阻聚剂,在使用前再将它除去。常用的阻聚剂对苯二酚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钠盐,所以可用5%~10%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氯化亚铜和三氯化铁等无机阻聚剂也可用碱洗除去。
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298751A公开了属于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技术范围的一种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共聚微球的合成方法。其中除去苯乙烯单体中的阻聚剂方法如下:用10wt%NaOH溶液以等体积比加入到盛有苯乙烯单体的分液漏斗中,进行洗涤苯乙烯单体,振动沉淀,弃去下层液体,重复2次,再用水洗3-4次;然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完全,使含水量至0.5wt%以下。不足之处是该方法不能实现脱除苯乙烯单体中阻聚剂的充分去除,且工艺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去除效率高的脱除苯乙烯单体中阻聚剂的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脱除苯乙烯单体中阻聚剂的装置,包括脱阻柱和设置在脱阻柱两端的进口和出口,所述的进口和出口与所述的脱阻柱通过法兰连接,所述的脱阻柱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不锈钢丝网规整填料层、活性炭层、石英砂层,所述的不锈钢丝网规整填料层上下两端设置有不锈钢丝网。
所述的不锈钢丝网规整填料层中间填充有阴离子交换树脂。
所述的不锈钢丝网孔径优选为50-100目。
本实用新型中的不锈钢丝网规整填料,可采用市售品,如萍乡市环球化工生产的不锈钢丝网波纹填料产品。填料中间可填充阴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优选氢氧型D201阴离子交换树脂。氢氧型D201阴离子交换树脂可采用市售品,如安徽三星树脂有限公司生产的D201阴离子交换树脂产品。
本实用新型中的脱阻柱3材质可选用有机玻璃,碳钢或不锈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只经过一个过柱操作即可将玉米油中的色素除去;
2、去除效率高,可实现脱除苯乙烯单体中阻聚剂的完全去除,经处理后的苯乙烯单体中未检测到阻聚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脱除苯乙烯单体中阻聚剂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进口1,法兰2,脱阻柱3,不锈钢丝网4,不锈钢丝网规整填料层5,活性炭层6,石英砂层7,出口8,阴离子交换树脂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参见图1,一种脱除苯乙烯单体中阻聚剂的装置,包括脱阻柱3和设置在脱阻柱3两端的进口1和出口8,进口1和出口8与脱阻柱3通过法兰2连接,脱阻柱3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不锈钢丝网规整填料层5、活性炭层6、石英砂层7,不锈钢丝网规整填料层5上下两端设置有不锈钢丝网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苯乙烯单体从柱上方进口1加入脱阻柱3中,经过阴离子交换树脂9脱除阻聚剂,再经过活性炭层6、石英砂层7进一步吸附,从出口8流出得到脱除阻聚剂后的精制苯乙烯单体。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所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脱除苯乙烯单体中阻聚剂的装置,包括脱阻柱3和设置在脱阻柱3(直径100mm,高1500mm,材质为有机玻璃)两端的进口1(外径20mm)和出口8(外径20mm),进口1和出口8与脱阻柱3通过法兰2(直径100mm)连接,脱阻柱3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不锈钢丝网规整填料层5、活性炭层6(容积为0.2L)、石英砂层7(容积为0.8L),不锈钢丝网规整填料层5整齐码放,中间加装1.8L阴离子交换树脂9(安徽三星树脂有限公司生产,型号:氢氧型D201),不锈钢丝网规整填料层5上下两端设置有70目不锈钢丝网4。
苯乙烯单体从柱上方进口1加入脱阻柱3中,经过阴离子交换树脂9脱除阻聚剂,再经过活性炭层6、石英砂层7进一步吸附,从出口8流出得到脱除阻聚剂后的精制苯乙烯单体,取样检测未检测到阻聚剂。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衢州万能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衢州万能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11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临界反应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带支架的多功能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