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叉耳零件支撑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51105.2 | 申请日: | 2014-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1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韦崇福;李婪;钟宏伟;肖斌;李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昌河航空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0 | 分类号: | B23Q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333002***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零件 支撑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床夹具技术,涉及一种叉耳零件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在飞机上有一些零件端头为U形叉耳,车铣加工,装夹时容易产生变形,或者铣削外形时容易产生震颤,影响产品精度,甚至导致报废。在以往采用的是在叉耳上搭压板,这种方法存在着压紧装置影响加工刀路,需要交替压紧多次装夹才能完成加工,加工精度不好保证,加工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叉耳零件支撑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叉耳零件支撑机构,其特征为: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卡簧、调节螺杆、上支撑板、下支撑板、锁紧螺母、垫圈:上支撑板有一螺纹孔;下支撑板有一通孔,通孔靠外部分为沉孔;调节螺杆穿过上下支撑板并与上下支撑板的孔相配合;所述调节螺杆从下而上依次为光杆段、限位台、螺纹段;其中光杆段下部有一圈卡槽,卡槽上装有卡簧;卡簧与限位台的距离等于下支撑板厚度与沉孔深度之差;光杆段小于下支撑板厚度;调节螺杆总长度小于叉耳零件的叉口宽度;锁紧螺母位于上下支撑板之间,与调节螺杆的螺纹段配合;限位台外形为外六角;垫圈位于上支撑板和锁紧螺母之间;所述上支撑板有一防转凸台;所述下支撑板有一防转凸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叉耳零件支撑机构,可以实现U形叉耳零件防止装夹变形和加工震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提高加工效率,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叉耳零件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机构中调节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机构上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机构下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卡簧、2-调节螺杆、3-上支撑板、4-下支撑板、5-锁紧螺母、6-垫圈、7-U型叉耳、8-光杆段、9-限位台、10-螺纹段、11-防转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一种叉耳零件支撑机构,包括卡簧1、调节螺杆2、上支撑板3、下支撑板4、锁紧螺母5、垫圈6:上支撑板3有一螺纹孔;下支撑板4有一通孔,通孔靠外部分为沉孔;调节螺杆2穿过上下支撑板3、4并与上下支撑板4的孔相配合。参见图2,所述调节螺杆2从下而上依次为光杆段8、限位台9、螺纹段10。其中光杆段8下部有一圈卡槽,卡槽上装有卡簧1;卡簧1与限位台9的距离等于下支撑板4厚度与沉孔深度之差;光杆段8小于下支撑板4厚度;调节螺杆2总长度小于叉口宽度约2~3mm;锁紧螺母5位于上下支撑板4之间,与调节螺杆2的螺纹段10配合;限位台9外形为外六角;垫圈6位于上支撑板3和锁紧螺母5之间,所述上支撑板3有一防转凸台11,凸台高3~5mm;所述下支撑板4有一防转凸台11,凸台高3~5mm;所述防转凸台11用于旋转调节螺杆2过程中,防止上下支撑板转动,另外当支撑机构立起来使用时可以挂U型叉耳7上,承受支撑机构重量。
本实用新型一种叉耳零件支撑机构,在使用时,先将调节螺杆2光杆段与下支撑板4划配合组装,并通过卡簧1轴向锁紧形成一个组合体,将锁紧螺母5拧入调节螺杆2的螺纹段10,然后放上垫圈6;再将上支撑板3螺纹孔拧入调节螺杆的螺纹段10,形成一个完整组件,将这个组件放入工件U型叉耳7处,用扳手转动调节螺杆2限位台9,从而使上支撑板3轴向移动,当移动到较好贴靠U型叉耳时,旋转锁紧螺母5,此时工装结构与工件形成一个刚性较好的组合体,可以装夹加工。
加工结束时,先旋转锁紧螺母5后退一定距离,然后旋转调节螺杆2,使上支撑板3内退,取下整个支撑机构,完成一个工件加工。
本实用新型一种叉耳零件支撑机构,可以实现U形叉耳零件防止装夹变形和加工震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提高加工效率,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昌河航空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昌河航空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11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